纳雍县法治山歌推进普法教育深入群众心

  纳雍县羊场乡居住着汉、苗、彝、穿青等民族,山歌在羊场乡一直深受群众喜爱,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山歌不仅是表情达意的交流工具,更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羊场乡积极创新“法治山歌”人员“组”起来、“法治山歌”载体“实”起来、“法治山歌”效应“活”起来“三个起来”“法治山歌”普法模式,将法律知识用通俗、生动、易懂的山歌进行表达,并把山歌融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中,极大地激发基层群众尊法、学法、用法、守法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推动普法教育更加聚好人气、接好地气、树好正气,不断提升了乡村治理建设水平,为全乡决战脱贫攻坚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支撑。

把“法治山歌”人员“组”起来聚好人气

成立“法治山歌”保障队。羊场乡党委、政府及时开展普法工作的分析研判、召开会议,研究成立羊场乡“法治山歌”民歌团,明确“法治山歌”民歌团团长和成员等6人职能职责,确保普法教育有人抓、有人管、有落实,推动普法教育与民风民俗、脱贫攻坚有机融合,全面营造羊场乡良好的法治环境,有效提升群众全乡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

设立“法治山歌”创作队。按照“七五”普法的要求,广泛发动和挖掘全乡有一定创作能力、热爱普法工作、既懂汉语又懂一门少数民族语言(如苗语、彝语)的普法工作者、农民讲师、山歌爱好者,结合羊场乡各村实际和民风民俗,开展“法治山歌”创作。目前,全乡16个村已组建16支村级“法治山歌”创作队和羊场小学“法治山歌”创作队共17支创作队,累计参会人数34人。

建立“法治山歌”宣传队。由羊场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带头,主动对接中央、省、市、县有关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宣讲推荐羊场乡“法治山歌”作品或文化。同时,由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牵头,乡司法所、综治办具体落实,组织开展巡回演唱、法律知识普及、发放法律宣传折页等工作,将抽象的法律知识融入到通俗易懂的山歌载体中,使全乡群众学习法律知识易学、易记、易懂、易会,不断营造良好的法律氛围。目前,已组织民歌演唱和宣讲团人员分赴全乡16个村完成了第一轮巡回演唱和宣讲。

 把“法治山歌”载体“实”起来接好地气

编写一批优质“法治山歌”宣讲手册。由乡党委政府统筹调度,司法所组织实施,各村、各校具体落实,结合当前普法任务和各村脱贫攻坚工作实际,特别是围绕《民法典》《刑法》《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央、省、市、县脱贫攻坚有关政策,编印一批具有民族特色、歌词健康优美、内容涉及丰富知识且通俗易懂易学的“法治山歌”宣传册。目前,每个村至少编写了3首以上“法治山歌”用于演唱和宣传法律知识。

撰写一批优秀“法治山歌”演唱作品。充分利用村民大会、板凳会、院坝会及“走村串户”宣传国家大政方针政策、补齐脱贫攻坚“3+1”短板的契机,到各村村民家中、各校教师家中了解群众喜爱听到的歌曲内容,特别撑握群众对法律知识、脱贫攻坚、劳动就业、收入保障、矛盾纠纷等方面想要了解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就群众的所需、所盼、所求和了解到的实际情况开展“法治山歌”创作。目前,已创作出一批包括《国家法律个个要牢记》《无毒好人生》《守法才会赢》等优秀歌曲在内的“法治山歌”及一些“法治山歌”短视频或小视频。

打造一批优秀“法治山歌”示范基地。坚持抓点做样、以点带面、示范引领,积极结合羊场乡各村村情村貌、文化特点、乡风民俗、村规民约等条件优势,努力探索和实践在少数民族村、边远村寨、集市集镇打造“法治山歌”村寨或“法治山歌”示范广场,推动全乡“法治山歌”氛围越来越浓,群众对法治的获得感越来越多。目前,通过初步试点和探索,已基本形成羊场村、新丰村、繁荣村、戈落村、茅草坪等5个村“法治山歌”村寨或“法治山歌”广场,以点带面推动羊场乡“法治山歌”发展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

把“法治山歌”效应“活”起来树好正气

最大化发挥乡村活动平台优势筑信心。充分借助乡村赶场天、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普法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由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根据所包保联系村召集群众的具体时间,组织“法治山歌”演唱队、宣讲队分批次到各村、各校进行巡回演唱,开展“法治山歌”普法教育,不断增强群众法治意识、法治信心。今年羊场乡将在下半年举办一次羊场乡大型“法治山歌”“法治民歌”比赛活动,目前各村、各校前期准备和报名工作已在9月底前全面完成。   最优化借助媒体平台聚民心。羊场乡把录制效果好的演唱视频制作文字后,充分对接和有效利用中央级新闻网站和以天眼新闻、贵州日报、当代先锋网、毕节日报、纳雍人民政府网、纳雍报、乡村大喇叭为主体的“省、市、县、乡、村”五级7家(类)宣传平台,以及发挥快手、抖音、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yongzx.com/myxyy/1495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