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以来,纳雍共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户人。搬迁后,纳雍配套完善教育、医疗、娱乐等基础设施,同时畅通搬迁群众就业渠道、创新就业方式,让他们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多方合力,移民的居住环境、生产方式、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逐步实现了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变。
纳雍易地扶贫安置点宣蔚社区
宣慰社区是纳雍的一个移民安置点,共有名搬迁群众。尽管居住人数较多,但搬迁群众每天的日子仍然井井有条。年10月从曙光镇迁入社区的尚显美,每天都在社区临时菜场卖酸菜、包谷饭,小生意同样赚钱。
尚显美在社区菜场卖包谷饭
“生意好的时候能卖四五百,差的时候也能卖多,在这里做生意很方便。”尚显美说。 搬迁到宣慰社区这个大家庭,搬迁群众并没有不适应,相反,由于居住环境好,解决了他们之前无法解决的许多难题。邹艳翠一家就是这样。
邹艳翠在社区扶贫车间上班
之前在老家新房乡发克村,由于父母身体不好,小孩又小,夫妻俩为生计只得外出务工,上不能顾老,下不能顾小。搬入社区后,小孩在附近的恒大第三幼儿园入园,丈夫李权在社区推荐下去了浙江务工,邹艳翠本人则在社区扶贫车间上班,收入稳定,还能兼顾家庭。 “现在在小区上班,孩子和老人都能照顾,比以前好多了。”邹艳翠高兴地说。 移民安置点还配套了丰富的文娱设施,这让小区里的老人过得闲适舒心。从百兴镇搬来的李忠亮老人已经学会打乒乓球,每天都要到社区文体活动中心和老人们一起锻炼。
李忠亮在社区文体中心打乒乓球
“在老家没摸过兵乓球,搬上来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学会了,每天来活动室里锻炼两三个小时,我身体越来越健康了。”李忠亮说。 纳雍县委常委、移民局局长张勇介绍,年以来,纳雍县共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户人,搬迁以后,搬迁群众在居住环境、公共服务、生产方式、精神面貌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搬迁群众的法治观念、感恩意识、自立自强的意识都得到了进一步增强,逐步实现了由农民向新市民的转变。
“我们将继续聚焦公共服务,就业创业、文化服务、社区治理、基层党建五个体系,进一步强化管理服务,提升就业质量,确保搬迁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让他们在新居安居乐业。”张勇表示。
通讯员李龙举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周恩宇
见习编辑李贝多
编辑韦依
编审王璐瑶施昱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