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纳雍县骔岭镇坪箐村高高的山顶上向下望去,亩生态茶园仿佛一个绿色的聚宝盆,一行行茶树从山底盘旋而上,似一条条绿色的丝带,缠绕在青山之间。
骔岭镇曾是纳雍县的产煤重镇,镇里的经济产业支柱是煤炭,号称“黑色”经济。近年来,该镇围绕绿色、协调、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转型绿色生态产业,通过保护绿水青山、再造金山银山,让绿色发展成为脱贫攻坚的新引擎,实现了由“黑”转“绿”,由“绿”转“富”的转变。
“10年前,这些地方都是煤山,地上都是黑乎乎的,完全不是现在这般满眼尽是绿色!”说起茶园的“前世今生”,不少村民感慨万千。
年,骔岭镇意识到煤炭资源迟早会枯竭,发展绿色经济,靠山吃山、吃山养山才是长久之计。从事煤炭开采的致富带头人谭正义,在海拔多米、面积近亩的神箐荒山全部种上茶树。
如今,拔节吐翠的茶树,让曾经千疮百孔的大山脱掉“黑色面纱”,披上“翠绿新装”,茶园生产的茶叶还获得有机认证。
荒山变茶山,群众笑开颜。生态茶场不仅为纳雍县打造高山生态有机茶之乡增添了一张含金量极高的名片,同时也为当地群众开辟了绿色增收的新路子。解决周边村寨余名群众常年就业,每年发放务工工资余万元,带动余名贫困户脱贫致富。
“采茶、锄草、施肥、剪枝……只要勤快,一年最少能干十个月。”坪箐村50岁的村民王琴说,去年她一年的务工收入就是2万多元,家里的日子越来越好。
“我们通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不仅实现‘黑色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变,更让‘绿色经济’向‘美丽家园’转变,让老百姓真正享受绿水青山带来的实惠,让脱贫攻坚全面收官,实现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骔岭镇党委书记李践说。
目前,骔岭镇以亩高山茶园为基础,依托天然杜鹃花海,在茶园里规划套种了樱花及紫荆花,并修建观光步道,着力将茶山打造成骔岭后花园,提高茶园影响力,把外面的游客引进来,大力推广高山有机茶,实现高水平的茶旅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