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县里面、乡里面每次督查环境卫生整治,总是把永德村作为反面典型进行宣传,现在我们实行挂牌管理,永德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得到较大提高,现在家家户户环境卫生都搞得很好。”纳雍县姑开乡宣传委员赵泽说。
村民们正在打扫卫生
自年9月以来,姑开乡探索公共场所挂红黑榜,农户挂绿、黄、红牌的方式有效提高了村民搞好环境卫生的积极性,助推环境卫生工作走上新台阶。
卫生评定红黑榜
卫生差的标志红牌
卫生好的标志绿牌
10月30日,姑开乡永德村召开环境卫生工作评选会,在当天,村两委为获得红榜表扬的农户发放了洗衣粉、洗洁净、卫生文明户牌,通报了获得黑榜警示的农户名单。
如何加强辖区内环境整治工作,姑开乡作出了积极的实践。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等问题,促进全乡环境卫生质量提高,利用“红黑榜”褒扬先进,鞭策落后,形成了你追我赶卫生整治生动局面。通过组建保洁队伍,落实责任任务,强化绩效考核,在全乡范围内建立起乡、村、组、户四级环境卫生一体化管理网络,实现全乡环境卫生管理全覆盖。
姑开乡坚持每周周三、周末两次大扫除。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农户自觉参加卫生大扫除,参加打扫卫生的农户优先享受国家惠民政策,由保洁员与村民组长负责组织,以村民组为单位进行打扫,清扫不彻底的考核保洁员的报酬;村民打证明办事必须出具卧室、厨房、客厅卫生情况的照片才能够办理;设立红黑榜,每个月由乡村组织评选,每个村评出10户卫生先进农户公布于红榜,评选10户卫生搞得不好的后进农户公布于黑榜,全乡评出3个卫生搞得好的村公布于红榜,评出三个卫生搞不好的村公布于黑榜,并对获得红榜表扬村进行奖励,对获得黑榜警示的村进行处罚。
“红黑榜”是乡风文明建设的“排行榜”“监督岗”“曝光台”,其要义在于融合优秀传统文化习俗于制度建设之中,定规矩、立良俗、扶正气,力促环境卫生整治,成为推动乡村环境卫生治理的一把利器。
促进群众态度转变是“红黑榜”的主要目的,有力推动了群众更加自觉地向红榜中的优秀典型看齐,向身边做得好的示范看齐,把庭前屋后、便道路都打扫得干干净净。 “自从村里、乡里分别设立了‘红黑榜’,现在我们村的村民,谁家的卫生搞得好,大家都会主动向他们学习,谁家的卫生要是搞得不好,脸上都会觉得不光彩,不敢出门。”永德村村民聂美说。
之前,聂美家客厅东西摆放乱七八糟,地板脏、卧室乱、庭院、房前屋后卫生更是一塌糊涂。
“红黑榜”制度实施后,10月份的评比中,她家被列入“黑榜”。经过村干的劝导后,在11月份的评比中,她家进入了“红榜”。
姑开乡利用 每天对各村的环卫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每天一汇报,三天一调度,一周一评比,评出名次,月底汇总。乡整治办根据发现的问题直接与各村驻村领导或村主要负责人联系。随时监督各村,与各村进行沟通、交流、落实与指导。 通过环境卫生“红黑榜”的评比发布,群众不仅主动把自己家里卫生清洁干净,还积极配合村里搞好全村卫生。 扫了自家“门前雪”,也管他人“瓦上霜”。62岁的大爷刘兴国,以前是村里的组干,除了把自家环境卫生整得干干净净,谁家卫生做得不好,他就主动上门做工作。现在,刘兴国成了村里的卫生“监督员”。 “我们也希望多有几个刘大爷这样的人,先进带后进,提升整个村的环境卫生质量。”永德村驻村第一书记饶曼说。
年3月初以来,姑开乡又进一步细化挂牌管理制度,到户评定农户环境卫生,通过对农户室内外环境卫生进行项目量化,总分分,通过乡卫生评定小组考核,90分以上的为优秀,授予绿牌,60分以下为较差,授予红牌,60分到80分之间为一般,授予黄牌,村干部将牌子挂到农户的门上,优秀和较差的,同时又被作为红榜和黑榜公示到村红黑榜公示栏上。 “走进纳雍县姑开乡永德村,整洁干净的卫生环境让人耳目一新,很难想象,以前,乡里每次督查环境卫生,永德村总是反面典型。而如今发生的转变,得益于村里的文明卫生‘红黑榜’、‘绿、黄、红’牌评定制度。”姑开乡党委书记尚金海说。
通过乡村环境卫生红黑榜公示和农户挂绿、黄、红牌子制度,如今的姑开乡旧貌换新颜,走在乡间小道上,闻到的是花香,看到的是宽敞整洁的路面,庭院里很多农户栽种了花花草草,这正是我们所期望的环境优美,民风淳朴的姑开乡,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大道上姑开乡阔步前行。
通讯员杨勇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杨金腾
编辑顾野灵编审李文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