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各地旅游资源渐渐被人为放大、被人流物化、被人海淹没时,在贵州西部的纳雍,万各族儿女却以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态势让旅游产业“最后的处女地”陡然升温——
9月28日,毕节市第九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轮“庄”纳雍,诡异的洞穴、绝版的河流、原生的舞蹈、有机的绿茶、靓丽的农村横空出世,惊艳游人,一时间,黔西北万人民的目光一齐向乌蒙深处的纳雍聚焦……
“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大明重臣刘伯温几百年前的一句话,而今就这样预言成真。
纳雍旅游资源多元,涉及自然、历史、人文、民族,境内有九洞天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白龙洞等喀斯特岩溶景观、大坪箐国家湿地公园、珙桐省级自然保护区、枪杆岩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
纳雍生物资源多种多样,中国高山生态有机茶、中国玛瑙红樱桃成为贴上“纳雍”标签的具有唯一性的土特产。近年来,纳雍还发现珍稀植物珙桐树,面积30平方公里,成了贵州省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珙桐分布区域。
此外,人杰地灵的纳雍同时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有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苗族芦笙舞蹈滚山珠,有中国穿青人第一乡勺窝,有居仁路尾坝、龙场新塘、骔岭小屯、厍东关陶营等众多如诗如画的乡村,让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依托这些资源,纳雍而今按下了发展旅游产业的按钮!
纳雍有句谚语,叫“舍得下盐巴,才能吃得酱”。确实如此,纳雍在旅游投资上可是拼了“血本”的——近年,纳雍先后启动建设公路铁路等旅游基础设施,完善景区景点等硬件,涉及项目多达17个。目前,白水河湿地公园、路尾坝农业观光园区、万顷鸽子花城、大坪箐湿地公园、总溪河峡谷生态文旅综合体等的开发,使得旅游基础日趋完善,生态游、农业休闲观光游、乡村游的“底气”渐渐增强。据统计,年,纳雍游的客流量达.2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27亿元。
眼下,纳雍决策层又高瞻远瞩地圈点了旅游的未来愿景:把景区景点做热、把景城融合做特、把美丽乡村做靓、把文化旅游做精,开发文化、工艺、绿色食品和药材4种旅游商品,向省内外的人们展示一个“景在城中、城景融合、满城皆景”的峡谷生态城形象。(周春荣报道何逸编辑)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