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我们准备了一份来自夜郎国的神秘风味2

上一期看过了广州非遗的风采,意犹未尽吧?随着时间的倒数,还有3天呢,就要与来自夜郎古国——贵州省毕节市的客人亲密接触了哦!

Waitaminute!此处划个重点:广州毕节非遗交流季盛会即将在广州市荔湾区荔湾湖公园海山仙馆拉开序幕!!!

心情澎湃的非遗君,今天带大家走进多彩毕节,领略来自夜郎国的神秘风韵!

毕节,景色旖旎,历史悠久,彝、苗、汉、蒙、回等各族人民融洽相处于此,创造了苗族芦笙舞、苗族蜡染、彝族服饰、大方漆器等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毕节市已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7项、省级名录项目47项。

嘿嘿!话不多说!先一起来感受一下!

盛装

01

纳雍苗族服饰

纳雍苗族服饰分为蜡染和刺绣两种,以全刺绣服饰最为精致。服饰常以黑色面料为底,配以红、绿、蓝、白等丝线刺绣;图案造型质朴,刺绣手法多样。一件完整的苗族服饰,堪称为苗族历史的陈列馆、穿在身上的史书、随身携带的档案库。

纳雍箐苗族服饰与纳雍歪梳苗族服饰

王兴美

纳雍箐苗族服饰传承人王兴美,自幼随母亲学习蜡染、刺绣技艺,特别擅长本民族服饰盛装的制作和生活装的制作,还发现了挑花纹样的一些规律,以及一些几十辈传下来的叫不出名的老花纹所承载的民族历史。30余年的服饰制作中,她创出了立体感较强的“蜡染镶边滚边绣”技艺。她绣制的苗族花纹绣片和蝴蝶蜡染,曾在贵州省“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上参展。近年,她还在村里开办苗族服饰传习所,使苗族服饰制作技艺发扬光大并得到传承。

熊丽

纳雍歪梳苗族服饰传承人熊丽,从小学习蜡染和刺绣,年至今一直从事蜡染、刺绣、剪纸、挑花等民间艺术工作,是贵州民族刺绣、蜡染以及剪纸的民族民间工艺大师。她擅长通过自己的构想,画出独一无二的图案,制作苗族服饰。年9月,她创办“凤之梦蜡染刺绣厂”,传承、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现已将生产基地和产品扩展至纳雍县化作乡枪杠岩旅游开发区。她收集有苗族原始手工服饰30余件,在枪杠岩文化园展出展品80余件。

02

赫章彝族服饰

彝族服饰种类繁多,色彩纷呈;工序繁琐,有纺线、织布、挑花、刺绣、裁剪、镶衣等步骤。毕节彝族服饰属“乌蒙式”,男子服饰体现龙的气派,装扮好的男子犹如五岳龙山一样威武雄壮;女子服饰体现凤的形象,装扮好的女子似金凤一样苗条美丽。

赫章彝族服饰

松德英

松德英,自幼学习彝族刺绣,集剪纸、挑花、扣花、牵花等多种手艺于一身,精通服饰刺绣中的数纱绣、贴布绣、播花绣、锁针绣等刺绣手法。松德英的作品在传承传统手工艺的同时又融入许多新元素,将彝族元素和技艺与流行的十字绣等结合,制作出许多广受欢迎的手工艺术精品。曾多次参加贵阳非遗展览和毕节地区非遗培训班,不断探索传统刺绣手艺与旅游商品开发结合的新道路,致力于彝族刺绣的推广。

03

织金苗族蜡染

织金苗族蜡染是当地苗族同胞世代传承下来的本民族工艺,工艺繁多,使用纯天然物质为原料,多以生活中所见所闻为线索构成主体图案。它是苗族人民自然祟拜、灵魂祟拜和图腾祟拜的集中表现,同时又是苗族现实生活的反映。

苗族蜡染传承人蔡群与绣娘们展示蜡染工艺

蔡群

蔡群,从小跟随母亲学习苗族服饰的制作,熟练掌握蜡染、刺绣、缝纫等各种手艺,是远近闻名的“绣娘”。年以来,多次参加“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比赛,连续两年为织金苗族蜡染工艺获得金色奖杯。先后成立苗族蜡染刺绣制品加工手工作坊、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蜡染刺绣公司,在传统苗族服装的基础上增加旅游商品的开发;在设计的蜡染和刺绣的图案上,凭着自己的想象随意而为,不受限制,一派天然。

重彩

04

大方彝族漆器髹饰技艺

大方彝族漆器髹饰技艺始于东汉年间,常以生漆涂髹马鞍、箭筒等物品。有布胎、木胎、皮胎,特色是以牛皮制成胎坯,用生漆涂髹,制成酒、乳、茶具等革器,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曾是历史上的上贡之品,被列为“贵州三宝”之一。

漆画《牧歌声声》(局部),高光友

高光友

高光友,从事漆器制作已近30年,现为大方县漆器协会副会长、贵州省高级工艺美术师、贵州省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多年来,他不断在传承技艺基础上寻求变化,让漆器更时尚、更精致,更具有功能性,创作出磨漆画《下田》《山妹子》、大型壁画《黔山秀水》、脱胎漆器《古彝夜舞》等作品。他创办的贵州省大方县高光彝风漆器工艺制品厂除了制作传统品种外,还开发以木、皮制品为主的杯、罐、茅台酒盒、倒口瓶、名优产品包装盒等现代品种。

丝竹

05

织金苗族三眼箫音乐艺术

苗族三眼箫因只有三个音孔而得名,苗语称为“擀冉”。它吹奏的曲调表意性极强,是苗族同胞生活中,尤其是青年男女在恋爱中,用来一问一答地吹奏、互传心意的独特艺术。

织金苗族三眼箫艺人在贵州省毕节市旅游推介会上表演

杨艳

杨艳,从小在父母的教授下学会了很多苗族歌曲和苗家三眼箫吹奏。年2月代表贵州到北京参加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荣获全国优秀奖;年5月参加“多彩贵州”歌唱大赛,荣获省原生态铜鼓奖;年参加贵州省第七届旅发大会文艺演出、织金第七届旅发大会瀑布演出;年毕业后到织金县文化馆任职;经常代表织金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泰国等地演出。

06

黔西彝族月琴制作工艺

月琴,一种中国传统弹拨乐器,由阮演变而来,源于汉,于唐代正式获名“月琴”。清代起,月琴比阮简化,琴杆变短,音箱呈满月状,可用于独奏、器乐合奏和为歌舞、戏曲、说唱音乐伴奏,在各族人民中广泛流传。

黔西彝族月琴

安荣发

安荣发,彝族名字为阿哲祖普,20世纪70年代初期跟随父亲学习制作月琴,现为毕节市民族民间传统工艺大师。他多选用野樱桃木和鸡血桹,经手工打磨后拼接,并在其制作的月琴都刻上自己的彝族名字。他制作的月琴均为19品,因为3、6、9为彝族人信奉的吉祥数字,而月琴19品则为极数,可完成现有存世的所有彝族乐曲的演奏。年,他制作的“虎头月琴”被贵州民族文化宫收藏。后又将雕刻运用在另一把月琴的制作上,形成现在的“九龙月琴”。

07

纳雍苗族芦笙舞“滚山珠”

纳雍苗族芦笙舞“滚山珠”,是用形体模仿箐鸡(当地的一种野鸡)在山林中嬉戏的一种欢快的芦笙舞,是集芦笙吹奏、舞蹈表演、杂技艺术为一体的苗族民间舞蹈。一般在农闲或重大节日活动中表演,苗族同胞们穿着盛装,拿着芦笙聚集一起载歌载舞。

纳雍苗族芦笙舞

王景才

王景才,师从纳雍民间老艺人黄顺强,12岁便学会跳苗族芦笙舞“滚山珠”。年7月加入纳雍县民族杂技艺术团学习,后将杂技技巧融入到苗族芦笙舞“滚山珠”中,形成集芦笙吹奏、舞蹈表演和技巧艺术于一体的完整舞蹈。多年来,他先后培养出数批“滚山珠”表演队伍,分别送到贵阳红枫湖、安顺龙宫等地进行表演,以粗狂豪放的舞步和高难度的技巧赢得了中外人士的高度赞赏。

家居

08

大方豆制品制作技艺

豆制品传统制作技艺自明代传入大方后,逐渐遍及全县各地。清代,大方豆制品被列为上贡珍品。其制作工具简朴,工序独特,选料精良,取水讲究,火候巧妙,采用纯天然植物汁聚脂,不含任何矿物添加剂和防腐剂,成品香味浓郁。

大方吴记老字号传人吴世焕查看再次暴晒的豆制品

魏江霖

魏江霖,与大方吴记老字号传人吴世焕成立大方吴记老字号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并和吴世焕带领公司生产骨干,在大方吴氏传承五代百年的家传独特配方基础上,坚持传统手工工艺制作,以精选皱椒、大豆等,针对市场研发出十余款新产品,其中一款发酵型豆制品的生产方式已成功申请专利。除积极研发,魏江霖还按月举办专业培训班,致力于发酵型豆制品的推广、宣传、教学等。

09

黔西民间剪纸工艺

黔西民族剪纸源于当地的刺绣艺术。苗族人民用剪纸作为刺绣的纹样,过节时还将剪纸贴在窗户上装饰。传统的纹样主要有戏曲故事、翎毛花卉、草虫鱼兽及吉祥物象,深得群众的喜爱。

剪纸作品《阿妹出嫁》,岳红霞

岳红霞

岳红霞,当地剪纸高手,中华文化促进会剪纸艺委会会员、中国民协剪纸艺委会会员、贵州省高级工艺美术师。她的剪纸作品以黑、红、白的经典搭配粉蓝、粉红、粉黄,大多反映黔西的民风民俗。她还为长篇史诗《烈姬彩虹》、诗歌《奢香之歌》等作品配剪纸插图。年10月获全国廉政剪纸大赛“金剪刀”奖,成为“毕节名匠”、“贵州名匠”。此后,其作品获得全国剪纸大赛银奖、铜奖等奖项40余项。

看了那么多精彩的非遗风采,此刻的你,有没有动心?11月24日—26日,荔湾湖公园海山仙馆,非遗君等着你哦!

赞赏

长按







































北京好治疗白癜风医院
早期白癜风症状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yongzx.com/myxyy/445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