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角豆腐
(以角的豆腐是酸汤豆腐)
初冬的午后,海拔多米的新房乡以角街上,三五个卖豆腐摊子上,整齐地码着白豆腐。几个妇人坐在各自的摊位后面烤着火,边织毛线鞋边卖豆腐。
以角的糍粑和豆腐向来出名,只是后来变田为土,没有稻米打糍粑,现在就剩豆腐了。
以角的豆腐是酸汤豆腐,压得严实,无论是切成片还是丁,都不会散,易成形,而且耐煮。
以角街上卖豆腐的几家摊贩,都是自做自销。严大香是其中的一个摊贩,她做豆腐的历史已经20多年。她的夫家姓罗,公公婆婆也是做豆腐生意的,她和丈夫算是接了公婆的班。
本地有句老话:世上有三苦,开车挖煤推豆腐。现在全是机械化,豆腐不再用人力推。据做了几十年豆腐的严大香回忆,用石磨推豆腐的确是件辛苦的事。
十几年前,农村没通电,没有磨豆浆的小钢磨,那时候磨豆浆是用石磨。石磨重,需要四个人协作才能磨豆浆,三个人拉磨,一个人添豆子。
严大香自嫁到夫家,便跟着公婆做豆腐卖,卖豆腐是全家人经济的来源。她和丈夫用买豆腐赚的钱,养孩子,建房子。
应德群六十来岁,做了三十多年的豆腐。她和丈夫做豆腐将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养大。如今,她的孩子们已经全部成家立业,但是她依旧放不下这门手艺。
应德群每天只做一锅豆腐,卖完就回家。她说,年纪大了,做不了多的,一锅豆腐就赚个三四十元的零花钱。应德群和老伴将滤出来的豆渣拿来养猪,每年养四头,杀一头过年,剩余的卖掉。
做豆腐的工序较多,时间要得长。需要把黄豆泡上两三个小时,待豆子完全发胀后,再磨成豆浆;磨下来的浆还需过滤,把豆渣和纯浆分开;然后再将豆浆烧开,浆烧开后就可以点豆腐了。
点豆腐是最关键的一步,直接关系着一锅豆腐的成败。点豆腐时需把锅底下的柴火拿掉,或者将锅移到一旁,让热浆静下来,再慢慢将酸汤均匀地与豆浆融合在一起,直到所有豆浆都凝结成豆花。
豆花需要舀到特制的容器里压制,压出多余的水分,才能成为真正的豆腐。然后用刀把整块豆腐切成若干均匀的小块,一坨一坨的,方便搬运和售卖。
白天要卖豆腐,做豆腐的事都在晚上进行。每天卖完豆腐回家,豆腐商贩们第一件事就是泡豆子,待吃过晚饭后,就开始磨豆浆做豆腐,把第二天要卖的豆腐做好。
平时不逢场,豆腐商贩们都只做一两锅豆腐,一锅豆腐需要下30来斤黄豆。待到赶场天,四面八方的人都到以角赶场,他们会多做四五锅豆腐。
以角豆腐在周围很出名,赶场天,人们大多会买一两坨回家。以角有些搬到水城、纳雍县城等地居住的人,每次回老家,也都会买些豆腐带走。
每年年关,人们要做霉豆腐、血豆腐、烟熏豆腐,数量大。所以年关是以角豆腐最畅销的时候。
报道/江婵编辑/伍贵枝■情牵纳雍——何丕洁到化作乡、昆寨乡、勺窝镇调研
■化作乡:冬荪种植拓宽群众增收的渠道
■厉害了我的哥,纳雍“绳索哥”的故事感动央视
江婵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