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苗族历史舞剧《九黎遗风》的艺术特色及打造价值
文/陶兴华
摘要:毕节市纳雍县打造的《九黎遗风》,是一场气势磅礴、穿越时空的大型苗族原生态历史舞剧,演员众多,场景壮阔,精彩纷呈,再现了苗族先民从五千年前蚩尤部落雄霸中原,再到争战失利迁居黔西北的重大历史。爱恨情仇交错,情节一波三折,十分震撼人心,堪称一顿丰盛的苗族历史文化大餐。其艺术特点别具一格,具有极高的打造价值。
关键词:毕节苗族;历史舞剧;九黎遗风;艺术特色;打造价值
一、内容简述
毕节市纳雍县打造的苗族大型历史舞剧《九黎遗风》,共分为十二场,分别为蚩尤神话、征战风云、悬羊击鼓、黄河惊魂、回望故土、跨越密林、梦断乌蒙、英雄打虎、圆梦高歌、传承技艺、花场比舞、魂归故里。第一场的蚩尤神话,重现了五千年前九黎部落的先进文明和王者雄风,他们冶炼铜铁、铸造刀剑、创制刑法、播种五谷、建造城池,雄霸中原,书写了辉煌的历史篇章;第二场的征战风云,再现了蚩尤统领的九黎部落在涿鹿与炎黄大战中九战九胜又最终惨败的重大历史事件,也辐射了三苗国时期尧舜禹对苗族先民的残酷征伐;第三场的悬羊击鼓,生动地展示了苗族历史上(也应当是世界军事史上)第一个成功的计策,苗族先民用山羊拴在鼓边,又烧糠熏烤山羊,山羊痛苦挣扎中不断踢打大鼓,造成一种举办丧事的假象,他们在敌人的迷惑中趁机举族大迁徙,成功跳出了恶人的围追堵截;第四场的黄河惊魂,重述了苗族先民横渡浑水河和清水河的惊魂时刻,具有以点带面的效果;第五场的回望故乡,用形象的表演艺术,表达苗家人难以释怀的思乡情结;第六场的跨越密林,讲述了苗族先民进入黑洋大箐的艰辛历程,展示了民族的勇敢精神和高贵气节;第七场的梦断乌蒙,追述了苗族先民到达乌蒙山区后,经历了各种生死考验,生活步履维艰;第八场的英雄打虎,讲述苗家英雄不畏艰险,英雄刺杀猛兽的英雄事迹,重温打虎英雄的传奇故事;第九场的圆梦高歌,体现了苗族先民在大风大浪之后,寻找到自己的家园,开始了美好的生活;第十场的传承技艺,侧重展现苗家人不忘历史传统,在日常生活中教导子女认真学习针线活,苦练跳舞本领;第十一场的花场比舞,突出苗家人在良辰佳节大团聚大交流的感人场景,充分展现了苗家人的良好精神风貌;第十二场的魂归故里,讲述了苗家先贤的逝世,后代子孙的惋惜,以及衍生出的奇特丧葬仪式,重点突出了祖祖辈辈怀念古人,虽死亦要回归故土的执着精神。
二、艺术特点
综观苗族大型历史舞剧《九黎遗风》,不难发现其诸多显著的艺术特点,这些特点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深深地打动着感染着每位观众的心灵。
1、穿越时空的艺术境界。《九黎遗风》的最大特点,就是以一个舞剧的表现形式,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九黎部落上下五千年的不凡历程,让观众从中感受到民族的顽强和伟大。从该历史舞剧的第一场蚩尤神话,到第十二场的魂归故里,实际上已经跨越了苗族的五千年历史,带领观众重温了那些遗失在记忆深处的沉重足迹和不老传奇,这无疑是一次穿越时空的精神体验,实现了零碎历史片段的完美拼接。
2、以点带面的艺术魅力。作为一台历史舞剧,由于受到时间、演员等客观因素的限制,《九黎遗风》不可能全面地重现真实的历史场景。正因为如此,它通过仔细的选择,从苗族的各个历史阶段中筛选具有代表意义的重大事件,将很多重要的信息浓缩在一个舞剧之中,既克服了自身的局限,也达到了以点带面的效果。大型舞剧大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