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的今天,是一个值得永远纪念的日子。
??兑现千金之诺,挥别千年贫困,贵州省最后9个县脱贫出列,与全国同步小康。
??一年来,这些曾是“苦甲天下”的地方,天更蓝、水更绿,五谷丰登,物阜民康……放眼多彩大地,城镇综合实力不断提高,产业发展欣欣向荣,美丽乡村遍地开花,昔日荒山变金山、瓜果满山野,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一年来,从人居环境到生活品质,从衣食住行到教育医疗,实实在在的成就托举起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
??一年来,丰收的喜悦藏不住,幼有所学、老有所养的幸福藏不住,策马奔腾、酣声高歌的欢乐藏不住……
??他们说,走在新时代幸福的路上,展望未来,发展的自信、跨越的自信、小康的自信,荡漾在心中。
紫云:深入推进农业优势产业发展
??年,紫云县继续深入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加快农产品收储、分拣、包装和冷链物流等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培育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深化市场产销对接,持续推进“黔货出山”。
??今年以来,该县集中连片发展辣椒,红芯薯各1万亩种植,辐射带动全县种植3万亩红芯薯,3万亩辣椒。全县完成烤烟种植1.16万亩,食用菌万棒(亩),中药材8.8万亩(主导品种3万亩以上),并以12个亩以上坝区为引领,打造2.16万亩标准化蔬菜基地,并积极推广菜-稻-菜种植模式,辐射带动全县完成蔬菜种植24万亩(次)。
??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紫云县持续围绕“四新”抓“四化”,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永不停歇。■陆凯摄影报道
纳雍县新寨社区: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展新颜
??近年来,纳雍县寨乐镇新寨社区修建了3.5公里自行车跑道、安装路灯颗、1个游客接待中心、3座休闲桥梁、2公里通村油路、4个中小型污水处理终端等基础设施,并完成多户民居改造、60户农户改圈、改厕,省级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初具雏形。
??今年,新寨社区在多亩坝区里,接茬种植西兰花和芹菜各亩,均已采收完成,现该坝区接茬种植的亩白菜长势良好,50多亩魔芋种植完成,修建了78亩的小龙虾养殖塘,并开始出售。随着社区特色田园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建设的不断推进,新寨社区正不断发生蜕变,焕发新颜。
■周啟刚摄影报道
威宁:一个苹果富一方百姓
初冬时节,威宁自治县迤那、黑石头、雪山、牛棚、中水等乡镇的苹果基地里,随处可见村民忙着采摘、包装、运输苹果的场景,繁忙的场景中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年,威宁苹果种植面积50多万亩,覆盖农户10.6万户,挂果面积约35万亩,产量超过30万吨,建成1个10万亩以上产业示范带、2个5万亩以上示范区、3个50公里以上产业长廊,基本形成涵盖品种选育、试验示范、技术推广、规模生产、分拣包装、冷链物流、储藏加工、市场营销等环节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一个苹果带富一方百姓。威宁苹果已成为“生态美、百姓富”的优势产业,成为威宁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强力支撑。
■韩贤普王纯亮摄影报道赫章:防止返贫和新的贫困发生
??年,赫章县对已经出列的个贫困村和已全部脱贫的21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决防止返贫和新的贫困发生,全力以赴消除返贫和新增致贫风险。
??着力围绕煤电、生铁冶炼铸造及小五金、铅锌锗、新型建材、农副产品加工、清洁高效电力、劳动密集手工业等产业稳步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25亿元。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发展了一批周期短、见效快、群众参与度高、附加值高的蔬菜、食用菌、中药材和生猪、蛋鸡等特色产业,打造西山林下经济示范带助推农业现代化;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带动全县旅游业实现“井喷式”发展……
??在乡村振兴路上,赫章县蹄疾步稳,不断向前。
■李学友摄影报道
沿河县官舟镇:一把木耳撑起小康伞
初冬时节,沿河自治县官舟镇50多名农民在黑木耳示范基地采收黑木耳和置放菌棒。
据了解,该基地自从去年投产以来,务工高峰期每天需要上百名工人,年度用工1.31万人次,发放劳务收入万元,人均劳务增收余元。
近年来,沿河自治县把食用菌产业作为全县重点发展产业之一,在16个乡镇(街道)32个村规划种植,实现年产干木耳吨,产值1亿余元,覆盖农户余户2.6万余人。
■田茂昌摄影报道榕江县塔石乡:立体产业促增收
脱贫一年来,榕江县塔石瑶族水族乡乔央村在“山”间谋发展,在“林”下求突破,在“药”上做文章,打造立体化产业发展模式。
??今年来,乔央村新增种植林下板蓝根亩、草珊瑚亩,种植山地辣椒亩,村集体公司自主修建产业路2条共3.5公里。同时,充分利用周边2亩竹林,大力发展干笋、泡笋等“竹”制产业。今年来,全村实现家门口稳定就业人数由去年的30余人增至人70人,乔央村运输车队由去年的5台增至9台,村集体经济积累由去年的9.6万增至15.6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由去年的0.86万元增至1.05万元。
??快速发展的“乔央模式”正成为周边村寨考察并学习借鉴的榜样。
■潘邵平摄影报道
从江:“蚕丝经济”富农家
??近年来,从江县通过东西部协作引进新型养蚕产业,积极引导村民转变思路,改变了农户传统的种养模式,在桑叶种植、桑蚕加工等方面进行转型升级。
??目前,全县种桑养蚕面积为亩,解决桑树管理和养蚕务工群众人,年产茧吨,企业加工成丝绸成品4条缫丝生产线全面启动,截至今年11月中旬,全县桑蚕种养殖创下万元收入,直接带动全县近人实现增收。
■石宏辉摄影报道
晴隆:石漠化山区盛开产业花
??晴隆是滇黔桂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区的腹地。
??该县将茶叶产业确定为生态产业、脱贫产业、“一县一业”和乡村振兴主导产业,全县现有茶园种植面积13.2万亩,投产茶园面积8.5万亩,是全国43个重点产茶县之一。
??年,晴隆县高位推动“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目前,已全面推进示范点创建17个,其中省级示范试点1个,州级示范试点3个,县级示范试点13个。
??据悉,晴隆县今年发展花椒7.6万亩,发展茶叶15.36万亩,发展特色粮食8万亩,发展林下菌药3.3万亩、实现食用菌1.1亿棒,发展蔬菜10.12万亩、烤烟1.27万亩,新植精品果业2.8万亩,出栏生猪13.5万头、肉牛1.5万头……
??按照“把晴隆打造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样板区”的战略定位,晴隆县正努力做好样板区“证明题”。
■文/文森图/陈亚林
望谟县桑郎镇:年年有“鱼”
??望谟县桑郎镇依托区位和气候优势,积极引进贵州合一生态农业开发公司,在桑郎村发展生态流水养殖基地,基地占地46.5亩,投资万元。
??年以来,该养殖场主要流水养殖鲈鱼、鲤鱼和草鱼,产品远销重庆、六枝和贵阳等地,出产商品鱼达万斤,产值万元,解决了12名重度残疾和46名的就业,极大推动了桑郎的经济发展。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如今在望谟县乡村,各具特色的产业雨后春笋般涌现,宽敞的娱乐健身广场、设施齐全的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一幅幅乡村美景让这片土地生机无限。
■王自平摄影报道
来源:贵州图片库、天眼新闻客户端
总监制:李学友监制:汪华编审:徐书宇编辑:曹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