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中旬,纳雍县厍东关乡陶营村余亩“玛瑙红”樱桃迎来丰收,平均每天有上千游客和商家前往采摘、收购,通村路上、农家院落车水马龙。
山坡上,游客采摘的身影遍布林间;道路旁,一筐筐红彤彤的樱桃让人垂涎欲滴。“这个樱桃产业,真是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从三月看花,到现在卖樱桃,我们村搞农家乐的、卖小吃的、卖樱桃的都赚了不少钱。”村民杨德胜告诉记者,他们家种了3亩多樱桃,还依托产业基地带来的人气开起了餐馆,每年收入元以上。
陶营村樱桃林郁郁葱葱
果园遍山野,“玛瑙”助增收。如今的陶营村,家家户户种樱桃,郁郁葱葱的果林把村子紧紧环绕。和记者聊起家乡的“前世今生”,村民杨才貌感慨不已:“以前我们村就是靠烧土窑和种庄稼为生,风一吹就尘土漫天,大家一年辛苦到头只能勉强养家糊口。如今种了樱桃,不但环境改善了,我们也没以前辛苦,而且收入比以前高!”
陶营村新貌
“陶营村”这个名字,还镌刻着一方群众生产生活的历史足印。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当地仍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群众已烧制砖瓦陶罐为生,对生态破坏很大。“玛瑙红”的诞生和推广,让生态环境得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也日新月异。
从“一棵母亲树”的探索到特色产业带富群众,陶营村走过了极不平凡的路。年,纳雍县农业局技术员徐富军在该村偶然发现一株樱桃与众不同,秉承着技术人员的钻研精神,他查阅大量资料后确定这是一株变异植株,萌生了培育新品种的想法。
4月中旬,陶营村樱桃迎来上市,图为陶营村群众在街上售卖樱桃。(陈再雄摄)
在徐富军的主持下,当地农技人员对该变异植株进行高压繁殖和栽培观察,发现挂果情况良好后又扩散种植试验,结出的果实鲜红亮丽、红中透紫、香甜可口,且产量比本地樱桃高,经专家鉴定为新品种,闻名省内外的“玛瑙红”樱桃由此诞生。
“巩固和发展好产业,才能带动群众持续增收。”陶营村党总支书记肖军说,该村按照“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和“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的要求,成立了现代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群众以土地、樱桃树、资金、劳动力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入股,加强樱桃产业规范化管理,产业发展更加稳固。如今,该村樱桃年产值超过万元,全村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万元。
依托樱桃林,陶营村还发展了木耳、中药材等林下经济,提高林下土地利用率,拓宽群众收入渠道。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汪瑞梁
编辑谢朝政
二审顾野灵
三审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