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9月8日,纳雍县猪场乡倮保鸠村格外热闹,穿着苗族盛装的群众有说有笑地走在街道上,准备前往村委会参加“村支两委”组织召开的法制宣讲群众会。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干净整洁的倮保鸠显得熠熠生辉,与村民色彩鲜艳的服装、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勾画出以赴和谐美好的新农村美丽画卷。
在过去的80、90年代,倮保鸠是远近闻名的贫穷村,大多村民都未接受教育,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法治观念淡薄,法盲多,遇到问题不懂法,解决问题不用法,长期处理矛盾纠纷都是靠族规、家族观念来解决,导致进一步矛盾激化,造成邻里相互不来往,村里酗酒人员在路上无理取闹,这些不良现象成为法治治理的绊脚石。而如今,倮保鸠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民主法治示范村。
改变得益一次“机缘”。年3月,市政法委结对帮扶猪场乡倮保鸠村,把民主法治示范创建与脱贫攻坚、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有机结合做为帮扶的主要思路,以法治为抓手,在帮扶中把法治观念宣传到家家户户。同时,还采取有力措施、有效推进法治建设在倮保鸠开花结果。一是设置了便民利民服务室、公共法律工作室、人民调解室、矛盾纠纷调处室、视频监控室等场所,并设置了法治文化长廊、法治文化宣传栏、法治文化墙。二是制定联户长制度。在全村每个村民组以8至18户农户为单元设立一名联户长,综合考虑年龄结构、文化水平、地理环境、是否党员等因素,提名推选出联户长,明确规范各联户长的“十联职责”,切实解决并打通了联系群众“最后10米”问题。目前,全村5个村民组已提名推选出19名联户长(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三是充分发挥村无线广播站的宣传主阵地作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民法典》、《学法脱贫》、《学法用法知识读本》等法律法规教材进行解读,用真实、鲜活的法治案例以案释法,教育村民学法、守法、用法,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村支书杨贵学感慨地说:“我是本地土生土长的苗族,过去我们村穷,村民们大多法律意识低,邻里和家庭间的矛盾时有发生,有时真怕闹出事。市政法委干部驻村后,和大家同吃同住,带上法律宣传册,挨家挨户宣传法律知识,几年间的不间断宣讲,村民们学会了许多法律知识。”
“现在的倮保鸠无犯罪、无不孝子女、无吸毒、无案事件,并且获得了“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的荣誉称号。接下来,我们村将再接再厉,再创乡村振兴示范新篇章。”倮保鸠村第一书记王刚培信心满满地说。(图/文陈炯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