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进纳雍县宣慰街道“四点半学校”,专职仪工正在辅导孩子写作业、绘画、看书。期间,不时有孩子举手提问,两名专职义工分头解答。
义工辅导孩子做作业
据了解,宣慰街道“四点半学校”于12月29日在易地扶贫搬迁小区开班,是由爱心纳雍公益联合会实施的又一个“四点半学校”,纳雍县妇联、纳雍富民村镇银行、宣慰街道相关人士及家长代表,共同见证了这一公益项目的落地。
据介绍,“四点半学校”是爱心纳雍公益联合会新开发的一个公益项目。首个“四点半学校”在董地乡朴德村落地后,爱心纳雍公益联合会持续发力,接着在珙桐街道白水河社区移安置点落地第二个“四点半学校”。宣慰街道易地扶贫搬迁小区“四点半学校”则属于同一项目的第三个学校。
看着家门前的“四点半学校”,搬迁户甚是开心,“‘四点半学校’开班,无论对家长还是对娃娃都有很大好处,娃娃放学有去处,我们就可以安心工作。”搬迁户尚凯说。
“四点半学校”是公办学校课堂的校外延伸,让4点半后孩子监管失控的时间盲区不再“盲”。目前,爱心纳雍公益联合会为3个“四点半学校”投入了9名专职义工。
孩子们认真地看故事书
“四点半学校”开班时间为周一至周五下午4:30-6:00,周末和寒暑假全天开放。四点半学校有大量图书,还配备笔墨纸砚、桌椅,每天下午放学后及周末、寒署假,社区孩子都可到四点半学校看书、练字、写作业。
孩子们认真地看书
“成立‘四点半学校’,主要是把易地移民搬迁群众的孩子集中在一起,给他们提供一个共同学习、相互认识的平台,让他们在新环境里尽快适应新生活。”爱心纳雍公益联合会理事长李军说。
“要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五个体系’建设是关键,‘四点半学校’则是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解决了搬迁群众的孩子放学后没人管的后顾之忧,让家长安心就业。”宣慰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张鸥说。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周恩宇
纳雍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英 李龙举
编辑 顾野灵
编审 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