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雍县白水河社区三位老年百姓评说员的

编者按:白水河社区是纳雍县的一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现有住房41栋套,安置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户人。“百姓评说员”由群众、楼栋包保干部推荐,经社区党组织考察、讨论后正式聘用。

居住在这个小区的杨春学、陈应学、史学良就是“评说员”队伍中的三位。他们通过“摆龙门阵”“话家长里短”等方式,潜移默化对搬迁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把感党恩、学典型、革陋习等内化为老百姓的实际行动,逐步实现农民向“新市民”的转变。

清晨6点,65岁的杨春学早早地起了床,拿上笔记本,出了门。

他负责的是第一网格,一共户,多人。每个月月底,他要一家一户走访,查看卫生情况,进行打分。

下了楼,刚出了单元楼,就看到了“同事”陈应学和史良文。

陈应学今年已经68岁,而史学良则是他们三人中年纪最大的,已经77岁了。

“百姓评说员”正在讨论一天的检查打分情况.

年以来,他们从纳雍各个乡镇陆续搬来后,就志愿担任起了社区“百姓评说员”。同是退伍军人的他们,虽然上了年纪,但站姿仍然笔挺。打了招呼后,三人开始结伴在小区查看环境卫生情况。

“每天早上都要在小区里逛一圈,看看我们各自负责的网格楼栋门口的卫生情况。”年龄稍小的杨春学担任起了“发言人”:“虽然每天都有小区保洁工人在打扫卫生,但多走走看看,就当锻炼身体了。”

“社区评说员”杨春学和同事正在社区居民家中检查打分

说起“百姓评说员”,杨春学打开了话匣子:“我负责第一网格,老陈和老史负责第二和第三网格,每个人大概就6栋,一栋3个单元,每个单元有6楼。”

“评说员的职责是对照居规民约积分细则对搬迁群众进行评价,为守信、助人、奉献等行为加分,对有嗜酒、好赌、偷懒等陋习的群众减分。”杨春学介绍说,“这就是我们的‘红黑榜’,每个月公示一次。”

纳雍县白水河社区入口

杨春学说:“自从有了‘红黑榜’,大家有了对比,现在都不用说,再没有人踩草坪,小孩也不爬树了,地上偶尔也只有几个烟头,各家都打扫得干干净净。”

三人有说有笑的在小区里走了一圈,小区里也慢慢地热闹了起来,人们都微笑着跟他们打招呼,他们也笑着回应。

走完一圈,并没有多费神,环境卫生已经不再是问题。

早上8点左右来到办公室,开始和其他“百姓评说员”讨论如何开始一天的工作。

“大家都是老‘评说员’了,纪律大家都晓得。”早已经在办公室的白水河社区第一书记林建树在每个“评说员”的身上扫一圈,看着史良文问:“老史,你们三个照旧,互相照应一下,不要急,在下个月前完成就可以了。”

纳雍县白水河社区一角

“没问题。”杨春学抢着回答。

林建树点了点头说:“好,那开始吧。”

对于林建树提到的纪律,杨春学解释:“其实就是要求我们检查的时候客气一点,去评分的时候,都要给大家讲清楚。要讲礼仪、行规矩,一家见一家、一家学一家,这样我们社区才会越来越好。”

“评分时,一人提议,两人附议,才决定该减分还是加分。减分减在哪些地方,加分加在哪些地方?我们也会给老百姓说清楚。”杨春学说,“大家对这种做法很赞成,我们当‘评说员’以来,网格内没发生过什么矛盾纠纷,每家每户的环境卫生都打扫得干干净净。”

晚些时候,小区已经热闹了起来,小区里的小狗在绿化的草地上打着滚,有的小孩在小区打闹嬉戏,有的坐在草坪的道牙上,或是吃东西,或是说笑着。不远处的乒乓球桌已经围满了小朋友,旁边还有几个小女孩跳着皮筋。

杨春学笑着大声问坐在道牙上的小朋友:“小娃,今天有人踩草坪没有?”

“没有呢。”小孩们七嘴八舌地抢着回答。

三人对他们挥了一手,继续慢慢走向下一家。

从迎着日出,到天色渐暗,老人们的走在黑色的柏油路上,身姿依然挺拔。

“每个月块钱的补助对于这三位老人来说不算什么,他们当过兵,见过世面,加入这个讲评队伍,也只是想帮社区干部分担点。为人民服务,不怕老,发挥余热,能做一点是一点。”社区居民看着三位老人的背影说。

编辑:胡宏涛

编审:林萌

审签:王幸韬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yongzx.com/nyxfc/1608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