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ingmysecretgarden
探索课堂教学新范式
建构未来教育新生态
热情五月,活力天府。5月12日下午,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小学首届学术节论坛如期而至,翠湖校区一楼阶梯教室高朋满座,熠熠生辉。本次论坛的主题聚焦于“输出为本”课堂特征及教学设计的探究。
此次活动特别邀请了天河区教育局王海鸿局长、王建辉副局长、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常务副部长王红教授、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党委书记方晓波院长、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徐蔓菲教授、深圳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李敏老师、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干训部副主任童宏保老师、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副教授郑海燕老师及广州市75中正高级教师容梅老师等专家作为指导嘉宾参与交流分享。
由“输出为本”实验校的各学科实验老师组成了数个微团队,参与了学习、交流和讨论。天府路小学两个校区的教师分别通过线上观看和线下现场参入的方式,全程观摩了这次精彩的思想盛宴。另外,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民族小学、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小三江中心小学、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雨冲乡中心小学、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乐治镇中心小学和廉江市塘蓬镇第二小学等5所帮扶学校的老师们也在线上积极参与,观看论坛网络直播。
连山小三江中心小学的老师们参与本次论坛交流的学习
廉江市塘蓬镇第二小学的老师们积极参与我们这次的论坛学习
论坛伊始,天府路小学党总支书记欧阳琪校长致欢迎辞,她热烈欢迎与会的各位专家与老师,表达了我校全体教师对这次论坛的热切期待,并提出期望通过这一次的论坛,能更清晰地为“输出为本”的实践研究指明方向,明确课堂的特征,提供可操作的评价工具。
学习活动流程包括“疑-探-学-用-悟”等环节,微团队的老师们积极参与头脑风暴,合作探究,处处闪现着思维碰撞的火花。专家教授导师团队则就老师们的输出结果进行了点评,与老师们进行深度的对话。与会每一位老师都获益匪浅。
疑——观看课例激发思考
第一个环节,通过观看一个15分钟的课例片段,阅读教学设计,让参会老师能够对输出为本的课堂有基本的印象,并促使老师们思考:输出为本的课堂应该具备怎样的课堂特征呢?
探——团队研讨汇报专家圆桌对话
带着思考,我们开始了第二个环节——探。实验校的教师团队分小组通过同伴互助模式,探讨输出为本的教学课堂的基本特征,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研究成果。其中,灵秀小学、华师附中番禺学校、顺德区本源小学及天河区天府路小学等四间实验校的教师代表汇报了小组的探讨成果。
关于“输出为本”的课堂到底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特征,专家们有哪些思考呢?接下来终于到了本次论坛活动的最激动人心的环节——专家圆桌对话,交流分享自己对于这个项目的理解。
容梅老师围绕一个关键词“学习结果可视化”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郑海燕教授以学生“学习主动性”为中心提出课堂上要令学生的思维活起来,行为动起来。
徐教授认为“进阶式”的课堂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给予学生充分的“输出”的时间和机会,学习才能真实高效地发生。
方院长提出了四个转变:一是以学生能力的培养向学生能力的应用转变;二是以课堂上孤立的学习过程向问题解决的过程转变;三是由知识驱动教学向学习任务驱动教学转变;四是由学习模式向学习应用于社会模式转变。
来自深圳教研员的李敏博士结合他正在提倡及开展的研究项目“语文学习的深度学习”总结了四点:一是合作探究真实有效地发生;二是老师深度追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三是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四是学习必有迁移运用。
王海鸿局长首先明确,课堂是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场所,课堂教学改革应该成为学校教学改革的主阵地。王局还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与工作体会,对项目提了两点建议:一是教师对于项目的适应性;二是要注重课堂教学效果评价。
童教授也言简意赅丰地指出几个中心:学习主体上以学生为中心;学习活动上以学习为中心;任务内容上以思维为中心。
灵秀小学的黄梦凌校长认为课堂教学应落实培养学生能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并分享了灵秀小学作为实验成员校,老师们周周有研讨,每次聚焦一个学科,在学习、实践、改进中不断推进项目的研究。
王红部长分享了这个项目确题的缘由,她认为,课堂教学范式变革是教学改革的根本,并给予了清晰的指引:一是以目标作为逻辑起点,二是任务驱动引起学生的学习过程;三是以提问促进学生的高阶思维;四是以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来开启真实的学习;五是以输出成果来评价输入的具体成效。
这次圆桌对话简短高效,成果斐然。
学——公开成果专题讲解
本次论坛成果之一——正式公开了《“输出为本”课堂评价表》1.0版本。华南师范大学的张倩博士在微讲座上,为大家讲解了《“输出为本”课堂评价表》各指标维度的含义。刚学习完后事不宜迟,开展了“实战应用”。由实验校教师团队对照评价表的各个维度,通过改写现有的教学设计来检测老师们对于评价表的理解程度,检验学习效果。最后,由天河区灵秀小学的郑晓君老师、天河区天府路小学的刘龙华老师与华南师范大学研一的项目实验老师三位代表展示了语数英三科的优秀教学设计案例,为老师们实现教学设计思维的转变提供了参考。
悟——专家点评提升巩固
一个多小时很快过去了,还有什么能比专家的专业点评更吸引人的呢?李敏老师与方院带着高度的评价为我们带来了目标明确且细致到位的点评。他们都充分肯定了实验校老师高效的输出及优秀的示范,并就“输出为本”教学设计的实施给予了专业的指导意见。
李博士建议以学科素养培养为总体目标设计各个学科的课堂目标,给每个学科各环节的学习任务活动冠予带有“输出为本”课堂教学范式特征的命名,建立更细致的评价机制,尤其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同步建构理论依据,以更好地助力项目的落地。
方院则以幽默风趣的语言提出教学设计的修改意见,以用定学,以学定教。如可以在教学设计中增加一个“转化目标”,以预测学生通过学习可达成的、转化的能力目标;在学情分析时除共性分析外,增加以小组为单位的某一类学生的个性化的分析等。
王部在总结中提到,教学是科学,更是艺术。因为我们既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