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雍至赫章高速公路变更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

纳雍至赫章高速公路变更——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一)

原工程概况

12.1.1原环评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原环评项目基本情况见表

2.1.2原环评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及技术指标

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路基工程、桥涵工程、隧道工程、路面工程、服务区、停车区、管理分中心、互通枢纽和收费站等。其主要技术指标见表

变更后工程概况

贵州省纳雍至赫章高速公路于年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同年环评批复后,工程在初步设计和施工图阶段根据工程沿线的实际环境情况,对路线局部路段路线以及部分主要构筑物等进行了优化和调整,拟实施的施工图设计与原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有一定调整,优化调整后的工程情况如下。

工程基本概况

工程名称:贵州省纳雍至赫章高速公路

建设地点: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赫章县

建设单位:贵州中能建南方建投纳赫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功能:完善路网

工程等级::主线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设计行车速度80km/h,路基宽度24.5m;

互通连接线为双向二车道,设计行车速度40km/h,路基宽度8.5m。

工程规模及主要工程内容:拟建高速公路主线全长56.km(纳雍县境内38.7km,赫章县境内约17.km),为双向四车道,路基宽度24.5m,设计时速80km/h。同步建设互通立交(匝道)连接线6条共27.91km,连接线设计速度40km/h,双向2车道,路基宽8.5m,二级公路标准设计。全线主线设桥梁.00m/44座,其中特大桥.5m/2座,大桥.46m/36座,中桥.04m/6座,涵洞72道;全线设隧道m/15座,均为分离式隧道,包含特长隧道m/1座,长隧道.5m/5座,中隧道为m/3座,短隧道为.5m/6座;全线设互通式立交8处(其中2处枢纽互通,6处匝道互通),服务区1处,匝道收费站6处,设养护工区1处、隧道管理站1处(与昆寨收费站合建)、管理中心1处(与龙场西收费站合建)、交警营房和路政大队1处(与古威收费站合建)、应急救援站1处(与金蟾收费站合建)。项目永久占地.hm2。

主要建设内容及经济技术指标

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路基工程、桥涵工程、隧道工程、路面工程、服务区、管

理分中心、收费站、互通枢纽和连接线等。其主要技术指标见表

路线方案及主要控制点

(1)主线工程

线路走向:施工图确定的线路起于纳雍县龙场镇,与织纳高速顺接,把原织纳线与毕都线T型枢纽互通改为十字枢纽;后沿坡脚布线,经以扒寨、塆子寨、补鲁寨,且在补鲁寨设置龙场西互通连接龙场镇;再以四兴特长隧道穿赖子坡后,在治沟附近设置昆寨互通连接昆寨乡;后经过陆家寨隧道后,在大坪子附近以主跨为1-m刚构桥上跨引底河。后经松林坡、夺倮柱后进入马摆,在杨家寨设置锅圈岩互通连接锅圈岩乡,后以连续隧道穿官寨、跳花坡梁子至姑开乡鸡咪、再经小寨、沙开,在小寨附近设置姑开互通服务姑开乡;之后以主跨1-m钢筋砼悬浇拱在闵家沟上跨沟谷,路线再经官寨垭口、甘家屋基、胜利村、伍家冲子,设置金蟾服务区;而后,路线继续西进,经麻嘎村、火烧寨、岩口,在熊书块附近设置金蟾互通连接羊场乡;路线在新龙附近由纳雍进入赫章境。然后路线经黄家梁子、丰产、维都、黑洞、旧屋基、戛扭、中坝村、马家麻塘、大白岩、鱼塘村,在山英村附近设置古威互通服务威奢乡和古达乡,然后经施家院、下雨丘,在摩倮丫口与赫六高速T形交叉。路线全长56.km,其中纳雍县境内38.7km;

赫章县境内17.km。

主要控制点:起点龙场、昆寨、锅圈岩、姑开、羊场、古达、终点威奢。

主要涉及的乡镇:本项目经过的乡镇有纳雍县龙场镇、昆寨苗族彝族白族乡、锅圈岩苗族彝族乡、姑开苗族彝族乡、羊场苗族彝族乡,赫章县古达苗族彝族乡和威奢乡。

(2)连接线工程

互通连接公路6条,共计27.91km,连接公路等级为二级公路,设计时速40km/h、路基宽度8.5m,具体介绍如下:

①龙场西连接线通过龙场西互通(位于纳雍县龙场镇补鲁寨附近)与主线连接,终点与X县道T型交叉,供龙场镇居民上下高速。

②昆寨连接线通过昆寨互通(昆寨乡治沟村附近)与主线连接,终点顺接昆寨乡街道(8m宽沥青路),供昆寨乡居民上下高速。

③锅圈岩连接线通过锅圈岩互通(位于锅圈岩乡明星村杨家寨附近)与主线连接,终点顺接乡道(6.5m宽沥青路),供锅圈岩乡及沿线居民上下高速。

④姑开连接线通过姑开互通(位于姑开乡田坝村)与主线连接,终点连接县道道(6.5m宽沥青路),供姑开乡居民上下高速。

⑤金蟾连接线通过金蟾互通(位于羊场乡岩口村西侧)与主线连接,终点顺接羊场乡街道(5.5m宽沥青路),供羊场乡居民上下高速。

⑥古威连接线通过古威互通(位于威奢乡山英村附近)与主线连接,终点朝威奢乡、古达乡两个方向分别顺接县道,服务于两乡居民上下高速。

42.2.4路基工程

(11)路基横断面

本项目采用路基宽24.50m,其路幅构成为:

0.5m(土路基)+2.5m(硬路基)+0.5m(路缘带)+2×3.75m(行车道)+0.5m(路缘带)+1.5m(中央分隔带)+0.5(路缘带)+2×3.75m(行车道)+0.5m(路缘带)+2.5m(硬路基)+0.5m(土路基)=24.5m。

主线分离式路基标准路幅宽度12.25m,其路幅构成为:

左半幅:0.5m(土路基)+2.5m(硬路基)+0.5m(路缘带)+2×3.75m(行车道)+0.75m(硬

路基)+0.5m(土路基)=12.25m。

右半幅:0.5m(土路基)+0.75m(硬路基)+2×3.75m(行车道)+0.5m(路缘带)+2.5m(硬

路基)+0.5m(土路基)=12.25m。

拟建高速公路路基标准横断面见图

(22)一般路基设计

当路堤边坡高度H≤8.0m时,其边坡坡度采用1:1.5;路堤边坡高度H为8<H≤20m时,在8m处边坡,其上坡率为1:1.5,其下边坡率为1:1.75,且当H>12m时,在8m处设2m的平台;护坡道宽1.0m。平台及护坡道均设3%横坡。

挖方边坡形式是根据边坡岩土的工程性质和类比高速公路边坡工程经综合考虑确定。挖方边坡设计为台阶式,原则上边坡分级按高度10m一级确定。每2级边坡之间设2m平台,平台做成4%向外侧倾斜的排水坡度,碎落台宽度1m。挖方边坡坡率根据岩土性质、岩石的风化破碎程度、地层产状、地质构造、边坡高度、地下水、地面水的实际情况

(3)特殊路基处理

①陡坡路段

对于陡坡路段,应在倾斜的岩石表面开挖反向台阶,采用半路半桥形式或设置高路堤挡墙等形式,对不稳定的边坡利用挡土墙、锚杆(索)格子梁防护等形式进行加固。

②滑坡

斜坡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整体下滑称为滑坡。滑坡是山区公路的主要病害之一。针对滑坡首先做好滑坡位置地表排水设计,布置渗沟等必要的地下排水设施。推动式滑坡或由错落转化的滑坡,宜采用后缘减重、前缘反压措施。根据滑坡性质,拟采用抗滑挡土墙、抗滑桩、预应力锚索等支挡工程,以抵抗整个滑体的滑动。

③崩塌(危岩体)

对于规模不大的危岩体,在施工条件许可时,应首先考虑全部清除的防治方案。对于滑移式危岩,根据岩体的完整性、规模及目前的稳定状态采用钢筋锚杆或预应力锚索等治理措施。对于坠落式危岩,在不宜清除的情况下,宜采用挂网喷混凝土锚固。

④岩溶区

拟建线路局部路段经过奥陶系、寒武系地层,岩性为石灰岩、白云质灰岩,岩溶较发育,主要表现为溶洞、溶隙、溶槽、地下河。根据初步地质调绘成果,拟建线路不存在较大规模溶洞,针对规模较大小的溶洞及地下河情况,根据孔洞与道路构筑物空间关系,拟采取桥跨、干砌(浆砌)片石填充、注浆、旋喷等方式进行处理。

(4)路基路面排水与防护工程

1)路基排水

路基路面排水主要采用边沟、排水沟、截水沟、引水沟、急流槽等设施。路基排水原则上不与农田灌溉、水塘及鱼池等相干扰。

填方路基两侧设置预制砼排水沟,一般路段尺寸为0.6×0.6m梯形沟;挖方路段设置预制砼边沟,一般路段尺寸为0.6×0.8m矩形沟,边沟上加设盖板。

挖方边坡每级坡面一般设置宽2.0m的平台,并设置挡块拦截上方坡面流水或通过急流槽将水流引入路基边沟。

当挖方边坡山坡汇水面积较大时设置截水沟,将坡面水引离路基。

2)路面排水

①路面表面排水

路面排水主要采用分散排水方式,对路堤高度小于4m的路段,路面水顺路堤边坡漫流至坡脚排水沟;路堤高度大于4m时,路面水通过边坡衬砌拱急流槽排入排水沟。

②中央分隔带排水

中央分隔带底部、底基层下设置级配碎石盲沟,盲沟底设一根中15cm纵向加劲软式透水管,每隔50m设置--道φ15cm的横向硬塑料排水管,将中央分隔带渗水排至路基外。横向硬塑料排水管外包C20现浇混凝土。

为排出主线超高路段外侧路面水,在路缘带边缘设置纵向排水沟、集水井、φ30cm横向排水管,并通过边坡衬砌拱急流槽将超高路段外侧路面排水排入排水沟。集水井、横向排水管原则上每隔50m设置一处,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位置可作适当调整。

横向排水管需采用C20混凝土包裹。

③路面结构内部排水

为防止路面下渗雨水浸湿路面基层和土基而造成路面基层和土基强度的降低,在基层顶面铺设热沥青同步碎石封层,在路面边部设置碎石盲沟,渗入路面结构层的水因路拱坡度汇入盲沟,每隔20m设置φ4cm横向硬塑排水管,水由横向排水管将面层下渗水排出路基外。

④横向排水管的埋设

横向排水管埋设时,承建单位应以满足合理有效的排水为原则,并尽量减少对边坡坡面的冲刷。

路面

路面结构设计根据交通部颁《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执行,本项目拟定以下方案:

①主线行车道、路缘带及硬路肩路面结构(包括立交匝道)推荐沥青砼路面结构为:

上面层:4cm细粒式改性沥青玛碲脂SMA-13;

中面层:6cm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C;

下面层:8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

基层:38cm5%-5.5%水泥稳定碎石;

底基层:20cm级配碎石;

总厚度:76cm。

②服务区、互通、匝道、收费广场水泥混凝土路面推荐结构为:

面层:26cm水泥混凝土;

基层:42cm5%-5.5%水泥稳定碎石;

总厚度:68cm。

来源:“土木狗看世界”头条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yongzx.com/nyxjd/1260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