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雁冰许康平编辑:俞雯祺
第一件公益活动
年8月的一天,纳雍县号召各机关单位扶贫帮困,人武部结对帮扶龙场镇四新村。
老兵随人武部政委去做调查,去往四新村没有公路,他们徒步翻山越岭,走了三个多小时才到村里。
来到四新小学时已是中午。老兵看到,四新小学只有一个简陋的平房校舍,教室不够,租用民房,连个窗户也没有,孩子们穿得都很破旧。他看到一个孩子在树林里打瞌睡,问他为什么不回家?孩子说家里太远了回不去。再问他为什么不去看书呢?孩子回答“没有书看,等着上下午的课。”
当时老兵心里咯噔了一下,后来去村委会调查完,就回去了。
回到家里,老兵上网找到半个馒头聊天,说起这个事情,“这个论坛能不能做点什么事?”
两人一拍即合,于是他们在论坛上发了个“ 当时,论坛已经有两千来人注册,帖子一发出去,“想不到引起很大的反响”。
“凑钱吧。”有网友建议,于是5块10块最多的捐了块,三个月时间凑了多元,钱都打到网友“诗勇”的个人账号上。
“半个馒头”当时在贵州遵义市的新华书店工作,负责维护网络,在老兵看来,这是个“走出去的年轻人”。
“半个馒头”告诉他们,图书5折6折就能买到。商量的结果是,“半个馒头”负责采购图书,老兵、听雨、小烟、撒旦、老纳、大哥华等人做好前期调查。
他们花了多元购买了图书、乒乓球、羽毛球、地球仪,当时是想“让学生从认识世界开始”,还买了一面新五星红旗。
后来,论坛网友一共19人来到四新小学,和学校一起搞了个简单的捐赠仪式,没有旗杆就竖一根竹子,爬上房顶才把国旗升起来,老兵准备让学生行举手礼、唱国歌。不过,准备的录音机搞了半天也没有放出声音,他就和学生们一起清唱国歌。
“大家都觉得做这样的事挺开心的。”老兵回忆说,大伙相约,以后要多做做这样的好事。
后来,在电话复查中,老师告诉他,图书室效果非常好:“孩子会写作文了。”
之后,乡村学校爱心图书室捐赠成为了纳雍论坛的主要工作。
“我们都是山里面走出来的苦孩子”
受到鼓舞的论坛网友,热情高涨,再次出击,第二所图书室建到了维新镇咪布小学,这是一个苗寨。筹资方式还是发帖号召网友捐赠。
为了说服网友,去调查时,他们就拍摄大量照片,加上文字解释,发到论坛上。“这样可以增加可信度”。
老兵拉自己的战友和同学,一起来“做好事”,战友再去拉自己的同事,家里有车的,借车开,有能力出钱的就出钱,“工作之外,能尽一点力的就是志愿者”。
一些具有家乡情怀的纳雍籍在外务工人员,也经常上纳雍论坛,相互感染后,慢慢的大家的力就往一处使了。
在浙江温州开了一家条码技术公司的“大哥华”,不仅以自己公司名义捐助了羊场乡歌乐小学的爱心图书室,还承担了网络维护等技术工作。
在广东工作的网友“木头”,花了大量时间找公益机构交流沟通,拉到了大量外部资源投入到纳雍的乡村学校。“甚至耽误了他的升职。”老兵说起这些感到很心痛。
“我们这些人,都是从山里面走出去的孩子,小时候有过这样的经历,我们都不帮,谁来帮?”老兵说,每次见到山里娃娃们看到书时的高兴劲头,心里说不出的快乐和满足,一切苦和累都忘记了。
“我们是学生,他们是老师”
公益的事情做多了,纳雍论坛也改版成了“爱心纳雍论坛”,成了一个专门做公益的网站。
就在爱心纳雍论坛的乡村爱心图书室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的时候,老兵们得知,一个叫“希望之光”的公益组织在羊场苗族彝族乡做了多年的公益助学。
年5月,一个电话打到老兵那里,希望爱心纳雍的义工能配合、协助他们在羊场乡实施1+1助学。这个电话是“希望之光”的义工“幽人”打来的,她先后11次到羊场。
“以前竟然不知道还有公益组织在纳雍县开展活动,这是好事,也是个学习的机会。”老兵说,“幽人”第7次来的时候,爱心纳雍论坛的人一下去了8个,看到“希望之光”义工的敬业和专业,老兵们感到很惭愧。“我们是学生,他们是老师,怎么考察、怎么询问,都向他们学习。”
爱心纳雍的义工协助希望之光在羊场乡开展了很多助学工作。
年8月,由“希望之光”助学网发起,在网络上用一对一募捐的方式,在羊场乡保卫小学实施了免费午餐。同年9月13日,“希望之光”来自北京、广东等地的义工以个人名义和爱心纳雍论坛一起,在羊场乡场坝小学也实施了免费午餐,年3月7日开始,在场坝小学中坝教学点实施免费午餐。
邀请明星演出义卖门票
一些公益组织开始主动找爱心纳雍论坛,越来越多的外部资源涌向纳雍。
3年多来,除“乡村图书室计划”外,他们还和外界的公益机构开展了“ 不过,在收获信心和希望的时候,他们也会遭到非议。
为了筹集更多的资金建乡村学校爱心图书室,年春节,爱心纳雍论坛和纳雍县委宣传部合作,策划了“神州大地纳雍人春节联欢晚会”,出钱邀请明星演出,打出“爱心不打折”的广告,义卖元一张门票。
晚会设在能容纳多人的会议中心,条件简陋,只有木椅子。但由于事先一些单位已认购了门票,加上煤矿老板、回乡人员在现场举牌捐赠(最多的捐了1万元),最后核算,除去成本赚了13万元。
用这些钱,建起了28所学校的爱心图书室。
当时论坛内部也有分歧,说“民间组织怎么和官方搭在了一起”。甚至有人提出了异议:“95%被用在了花销上,5%用于公益”。
老兵认为,公益事业要想发展壮大,帮助更多的孩子,类似的活动不是不能做,“如果不做,连这28所学校的图书室也建不起来”。
获得5万元办公经费资助
常年的公益活动,占用了义工们的工作时间,也让义工们感到非常疲惫,“业余时间做事,有时候会力不从心。”接受捐赠时,需要车辆,加油等支出是一笔负担,规模大了,压力也很大。
爱心纳雍论坛的影响力与日俱增,目前注册会员达到人,经过审核登记注册的义工有83人。
老兵说:“目前,义工资源还是不够,在没有义工的乡镇开展活动会比较吃力”。他还担心,当地常见的喀斯特地貌,交通环境比较复杂,义工们在考察实施复查中,容易遭遇雷电、暴雨、车祸,“就是被狗咬一次,打疫苗都要多元”。
年4月,一个好消息在爱心纳雍论坛发布:他们通过了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的评审,作为“在农村地区开展基础教育改善和儿童关怀工作的草根公益组织”,获得了行政办公经费、管理人员经费等5万元的资助。
为更好地对接外界的资助,爱心纳雍论坛已招聘了两个专职义工,租了办公室。
他们有一个愿景:愿每一个受资助的孩子拥有一个美好的明天;愿每一个志愿者在爱心活动过程中收获幸福和快乐;愿每一个贫困地区都有一个公益组织。
转载声明:本文系转载,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