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黄土背朝天,脚下的路泥泞难走,身后的住房漏风漏雨……曾几何时,居住在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大山深处的居民,受到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的影响,基本生活需求难以解决,医疗服务得不到保障,当地人都说以前是“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
如何改善居民们的居住环境?如何改善农村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如何按时摘掉“贫困县”帽子……纳雍县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帮助村民们走出大山,享受优质的基层医疗服务,开启了幸福新生活。
走进纳雍县珙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厅宽敞明亮,地面、墙面贴满了指示标识,输液区整齐摆放的沙发柔软舒适,医护人员正有序地指引着患者进行就医。一位正在医疗大厅泡脚的老人吸引了笔者的注意。通过交谈得知,老人名叫杨春学,是纳雍县白水河社区的易地扶贫搬迁户。
“现在这里的医生经常给我们发放健康手册,上门给我们讲解养生知识,每天还可以过来免费中药泡脚,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杨春学说:“以前我住得很偏僻,住在大山上面,老房子破旧,路也不好走,车都过不来。那时候不敢生病,因为要是看个病得别人背着、扛着走个20里路,少说也得两三个小时,太不方便了。现在可不一样了,我走到卫生服务中心只需要5分钟。对于腿脚不方便的老人,这些医生们就上门给他们看病。”
纳雍县珙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据了解,按照异地扶贫搬迁中医疗服务的相关要求,年6月,纳雍县开始筹建珙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8月1日建成并投入使用。“现在我们的建筑面积有平方米,有病床30张,设有全科诊室、妇科、儿科、中医馆、医学检验科、心超影像科、数字化接种门诊等基础科室,切实解决了白水河社区异地扶贫搬迁群众户,人的医疗保障问题,其中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共人。”珙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何登胜说,“我们不仅要完全覆盖白水河社区的易地扶贫搬迁户,还要向周边村寨提供诊疗服务。”
为了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就医需要,提高服务质量,珙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引进了“6S”管理概念,对办公和作业的环境、设备、工装、工具、材料、工件、人员等要素进行规范。
珙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长李芬介绍说:“‘6s’包括整理、整顿、清洁、规范、素养、安全6个要素。简单来说就是把必要的物品留下,将常用医疗物品进行标识,保持工作区干净整洁,医护人员一切行为按章办事,并且将规范内化于心,确保工作中的人身、设备、设施安全。现在我们全体医护人员每天都要参加‘6s’的培训考试,一天做10个题,不合格的要有相应惩罚。”
“6s”管理模式也得到了老百姓们的认可:“以前对于一些医疗器械都不懂,现在有了标识以后,我们也可以快速找到我们需要的东西了。环境也干净了许多,看病排队都很有秩序,我们都支持这样做。”白水河社区搬迁户陈应学说。
纳雍县珙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输液大厅。
在全面推进异地扶贫搬迁的同时,纳雍县为了全面推进健康扶贫,还做出了许多努力。“纳雍县在执行健康扶贫政策基础上,完成全县‘三个三’标准化建设,村卫生室环境明显得到了改善;此外,逐村逐户逐人进行了全排全查,确保大病重病应治尽治;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实施了‘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和‘一站式’结算服务,全县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改善。”纳雍县副县长林炼深说,“未来,纳雍县将进一步探索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模式,持续推进基层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为迈进乡村振兴提供健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