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纳雍县立足残疾人就业创业渠道不宽、平台不稳、能力不足等问题,探索推行“问需式、择业式、点单式”工作措施,极力破解残疾人就业创业难、增收致富难的不利形势,累计促进名具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实现家居种养、进入企业务工、自主经营店铺等,就业创业率达80%。
一是“问需式”摸清就业创业底数。把了解残疾人发展需求作为关键点,探索“入户征询+座谈征询+电话征询”情况调查机制,精心设计残疾人家庭现状问卷调查表,全面摸排掌握残疾人伤残等级程度、劳动能力状况、家庭经济支撑、就业创业需求等现状。进村入户走访残疾人余户,发放调查问卷1万余份;召开残疾人就业创业座谈会50余次,组织余名残疾人共叙发展意愿;拨打征询电话余人次,了解流动性残疾人具体情况;对全县名残疾人进行登记造册管理,对有劳动能力的名残疾人,按照家居种养、外出务工、就近就业、自主创业等需求分类别管理,建立残疾人动态跟踪管理数据库。
二是“择业式”畅通就业创业渠道。把引导残疾人选好职业作为落脚点,搭建“企业务工+公益岗位+自主创业”就业创业平台,对接县外企业提供残疾人就业岗位,引导县内企业吸纳残疾人就业,优先为残疾人提供公益性就业岗位,鼓励支持残疾人自主创业发展。先后对接输18名残疾人到广东、福建、浙江、贵阳等地生产制造车间务工;每年策划2次残疾人务工专场招聘活动,通过经济开发区、小微企业等解决60余名残疾人就近就业;为残疾人提供城管卫生、交通协勤等公益性岗位5个;支持80名残疾人进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种养业发展,其中5人成为种养大户;鼓励名残疾人开设店铺、从事出租车营运等。
三是“点单式”提供就业创业服务。把服务残疾人提升能力作为支撑点,实行“政策传导+技术培训+接受咨询”服务组合模式,根据残疾人的就业创业需要,整合部门资源力量,全面实施宣传发动、能力提升、问题化解三个工程,切实优化残疾人就业创业环境。在县级各类新闻媒体设立专栏,滚动宣传残疾人就业创业法律法规和相关鼓励扶持政策,发放宣传资料0余份,营造不甘落后、竞相发展氛围。立足残疾人从事的种养业和服务行业,组织农民讲师及农牧、卫计、扶贫、市场监管、交通、交警大队等部门,开展实用技术和业务知识专题培训40场次,培训名残疾人,提高就业创业技术能力和知识水平。在县残联开设残疾人咨询服务热线,接听电话人次,分类收集登记问题50个,现场解答余人次,解决问题35个,转相关部门办理完成15个,促进残疾人顺利就业创业,安心安定发展。
供稿:纳雍县委改革办
来源:《贵州改革工作动态》第期
微编:代芹涟
“贵州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