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李凯黄杏
风吹麦浪,满目金黄。
5月13日,记者在纳雍县坐脚河两岸行走,在百兴镇、曙光镇,一台台大型收割机在麦田里来回穿梭,好一幅丰收的景象。
“收成好,干着就得劲儿。”百兴镇汪祖坝社区69岁的王祖群站在麦田边,脸上满是开心的笑容,她请来的收割机正在田里“奔走”。去年,王祖群把近邻的几户村民的6亩土地流转过来,全部种了小麦。
在百兴镇刘家寨社区李家寨村民组,村民彭恩云满脸乐呵呵:“你看,这麦粒,圆润、饱满,今年产量肯定好!”在外闯荡多年的他,年回乡创业,流转了50多亩土地种小麦,是一名新型职业农民。
纳雍县小麦主要分布在百兴、曙光等4个乡镇,由于秋播准备充足,小麦播种基础好,加上加强了田间管理,迎来了一个丰收年。眼下,各地正充分发挥农机在小麦收获中的主力军作用,“抢”收割进度,做到成熟一块、收割一块,确保颗粒归仓。
据了解,今年纳雍县5.12万亩百兴小麦喜获丰收,产量预计达1.4万吨,产值1.3亿元。根据测产,百兴镇、曙光镇的百兴小麦预计平均亩产超斤,产量和质量都好于往年,创历史新高。
“过去农民都是在地里挥镰割麦,现在不一样了,除山坡地外,小麦从种到收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原来需要十多天才能完成的作业,如今联合收割机一天多的工夫便可以轻松收完。”正在百兴镇、曙光镇百兴小麦主产区调研的纳雍县委书记许晓鹏说,小麦抢收工作还有三四天就结束了,村民们在抓住晴好天气收割、晾晒后,还要抢抓时节,将收割的秸秆粉碎还田,积极复播黄豆、白菜、辣椒等蔬菜,有效增强土壤肥力,提高土地总体效益。
百兴镇和曙光镇生产的“百兴面条”远近有名。两个镇的小麦也从不外销,遍布两个乡镇有面条加工厂上百家。在东西部协作下,今年,广州市援建的百兴镇刘家寨社区百兴面条加工厂也投产了。
百兴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曾强介绍,百兴镇的小麦产值有万元,制成百兴面条销售,产值就能够提升到万元,附加值大大提高。-05-:00:00:0纳雍县百兴镇、曙光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