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汪瑞梁
又是一年收麦季,纳雍县百兴镇2.3万亩小麦喜获丰收。
种植户尚金和大家一起欢喜的同时算了一笔“麦子账”:年种植小麦用种子60斤,去年夏季收成斤;年种植小麦用种子90斤,今年共收小麦斤。按市场价每斤4元计算,今年他家仅小麦一项就增收2万余元。
百兴镇是毕节知名的面条之乡,历来有种小麦的传统。近年来,在农技专家的指导下,当地不断推动小麦规模化、规范化、科技化种植,产量逐年递增。据省、市有关专家测产,年百兴小麦平均亩产.8斤,每亩地比去年增产80斤左右。全镇累计收获小麦.34万斤,产值余万元。
高兴之余,百兴镇农业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尚显龙赋诗一首:开沟条播幅宽平,粮食安全勤作耕,麦穗金黄颗粒壮,色鲜味美誉乡城。
色鲜味美,是吃过百兴面条的人给出的评价。百兴人自己种麦子,自己做面条,面条畅销省内外,这条产业链把百兴人的幸福生活紧紧串联。
村民廖勇成立了“廖氏宏宇面条加工厂”,年收购小麦吨,生产了余吨面条。“小麦收购均价约每吨9元,一吨麦子可产面条公斤左右,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售价在每公斤25元左右。”廖勇说,去年他家的面条远销广东、山东、江苏、上海等10余个省市。
廖勇分析说,今年按市场价,小麦每公斤要比去年上涨0.4元,他计划收购新鲜小麦吨左右,现在已收购了吨。“我们的面条鲜香可口,很受大家青睐,基本上即产即销、不留存货,今年扩大产量是早就定下来的。”
“产业链的延长、品牌的打造和品种的改良,让小麦实现了增产增收,也为百兴面条‘出山’提供了保障。”省级科技特派员、毕节市农业农村局植保植检站副站长、正高级农艺师吴长松说。吴长松曾在百兴镇挂职党委副书记,在他看来,立足实际引导镇村干部和群众科学定位产业,是百兴小麦独树一帜的关键,“长期以来,我们对群众种植多年的‘当家’品种——‘阿波系列’中的‘光头麦’进行提纯复壮,同时从贵州省农科院、毕节市农科所、六盘水市农科院等地引进小麦品种16个,如今百兴种植的小麦品种已达18个,是名副其实的‘小麦博物馆’。以后,还要大力示范推广‘选栽抗病品种+药剂拌种+规范化种植+合理密植+病虫绿色防控’小麦病虫防控技术措施,积极探索推广‘农机与农艺结合’技术模式,提高百兴镇小麦产业的效益。”
目前,纳雍县和百兴镇已启动“百兴小麦”地理标识申报认证工作,编制栽培技术规程,搜集“百兴小麦”历史文献资料、媒体宣传报道材料等素材,通过地理标识申报认证,进一步提升百兴小麦的市场知名度。
百兴镇现有70余家小麦加工企业(作坊),去年面条产量达.5万斤,其中远销省外的达.3万斤,占总产量的60%,总产值多万元。-06-2:00:00:0纳雍县百兴镇种麦制面延伸产业链,年实现面条产值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