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雍减贫摘帽撑杆跳,引来贵州日报

原标题:

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

纳雍:撑杆一跳摘“穷帽”

贵州日报记者:谢朝政

纳雍县勺窝乡五一村王家岩脚组农民王瑞礼把家里4亩地流转给蔬菜基地,每亩地流转费元。王瑞礼在基地打工,月工资元。

“比种包谷划算多了。”已经脱贫的王瑞礼笑呵呵地说。在纳雍,年

像老王一样通过帮扶脱贫致富的人数达5.44万人。

过去一年,纳雍脱贫攻坚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元,增长13.2%;成功脱贫5.44万人,贫困人口发生率15%,较上年下降7个百分点,纳雍成功实现了省级“减贫摘帽”。一个地处乌蒙山腹地的国家级贫困县,靠什么摘掉省级“穷帽”?

基础设施提速

驶上发展快车道

基础设施落后,脱贫致富免谈。居仁街道办事处坝子社区树林组村民施中富深有感触。

坝子社区离纳雍县城不远,就隔一条大沟。10多年前,施中富开始种蔬菜。

一条烂泥路让施中富吃尽了苦头,他买了辆三轮车,第一天将西红柿运到县城,一路“跳舞”,全撞爆裂,倒贴油钱。

施中富只能靠背,每天凌晨4点,背着斤西红柿,下坡,爬坡,两个半小时到达县城,汗湿的衣衫能扭出水。

改变,发生在年,穿过坝子的厦蓉高速通了,坝子到县城的公路变成了沥青路,社区里的通组路硬化了。年底,火车开进了纳雍。

施中富一下子流转了多亩地,花8万元买了辆凯马轻卡车。施中富说,10多年来,他掌握了技术,了解了市场,就等这一天。

和施中富一样,许许多多群众盼望基础设施改善,好大展拳脚。

近年来,纳雍通过多方协调,多方争取,多方融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年,纳雍通了高速、铁路,新建通村公路公里,建制村通畅比例达97.04%,大进大出交通格局形成。行政村通电比例达%;手机信号覆盖率达%,互联网覆盖率达73.07%;安全饮水覆盖率达92%。

随着基础设施提速,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群众创业积极性高涨,纳雍驶上了发展快车道。

产业发展加速

增加群众致富渠道

沙包乡安乐村村民杨开友望着布朗李树上只有绿豆大小的李子,心情大好。

去年,杨开友的两个孩子同时考取大学,面对高昂的书学费,杨开友把宝押在了年种下的布朗李上。

“布朗李获得丰收,15亩李子卖了7万余元,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有了着落。”杨开友说,今年孩子的生活费还在李子上。

安乐村布朗李种植多亩,去年全村收入超过万元。

产业,是群众脱贫致富的法宝。但发展产业,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人和钱。

去年,纳雍名第一书记、名产业致富能人战斗在脱贫攻坚一线,指导村民发展产业。今年,县里专门招考了名扶贫特岗,目前已陆续到任。

钱怎么来?纳雍除了积极争取各种扶贫资金外,今年全面启动金融扶贫“特惠贷”,每户贫困户可根据发展需要获得5万元以下、三年以内无担保无抵押的贷款。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该县从财政预算1.5亿元的专项扶贫资金,用于扶持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支持贫困村产业发展。

纳雍决策层的手里还有一张好牌,一个正在组建的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负责融资、销售等。

如今,全县商品蔬菜种植48万亩,茶叶种植32.7万亩,玛瑙红樱桃种植8万亩,马铃薯种植5.26万亩,生猪存栏27.7万头,牛存栏8.9万头……

社会帮扶给力

奔向同步小康大道

过去,化作乡安大垮村是典型的贫困村,交通落后,无产业。去年,厦蓉高速通了,通村、通组路硬化了,安大垮离厦蓉高速九洞天收费站不到2公里,区位优势凸显。

民革中央将安大垮村作为扶贫联系点后,决定在这里打造生态农业观光果园,积极联系找项目。如今,占地近0亩,投资余万元的果园已见雏形,沙红桃、中华白桃、红田丰李等果树已抽枝吐绿。

正在查看果树长势的村民江洪周说:“种了5亩果树,林下套种了洋芋、黄豆,挂果前,收回土地成本没问题,挂果后,收入会更可观。”

“纳雍不脱贫,民革不脱钩。纳雍脱了贫,民革不断线。”20多年来,民革中央用行动践行诺言,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大力帮扶。

紧随其后,深圳市宝安区、烟草部门、金元集团伸出援手。数据显示:去年,宝安区帮扶纳雍资金万元,实施项目10个;烟草扶贫新村项目资金万元,帮扶4个贫困村;金元集团帮扶资金0万元,帮扶8个贫困村。

纳雍本土公益组织“爱心纳雍”坚持扶贫助学8年,每年募集余万元资金物资帮扶贫困学子。

“加强对接,争取支持。”纳雍决策层清楚,15.52万贫困人口要脱贫,需要社会各界援手,助力纳雍脱贫攻坚。

文章来源:贵州日报

图片提供:李践周曦

收集整理:何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yongzx.com/nyxtq/982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