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新四化蹲点采访纳雍利园街道家门口的

白癜风学术研讨会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7239992.html
点击上面蓝色小字   曾经的贫困户令春丹,现在正坐在缝纫机前认真地工作着。

  令春丹以前住在纳雍县偏远的村里,一年到头没有多少收入。而现在,令春丹的工作是在小康车间里面缝制衣服,这个厂就是纳雍利园街道蟠龙社区的小康车间。

  今年33岁的令春丹是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搬迁到了蟠龙社区,住进了新房子。因为带着两个孩子,没法出远门打工。在得知社区里面开办了小康车间以后,主动应聘进入车间工作。“刚开始我只是在车间里打扫卫生,每个月一千六百块钱。后来看到她们在缝纫机前娴熟的缝制衣服,我也想试试。”令春丹对记者说。

  上手初期,令春丹还比较慢,每天缝制的件数很少。“因为是按件计工资,有时候吃完晚饭没事也来缝几件。那时候一个月工资也就两千块钱”。因为年轻上手快,渐渐的,令春丹成了车间里面的熟练工,工作效率大大增加。平均月收入能有三千多,旺季的时候能有五千多。“可能没有在外面打工挣得多,但在家门口工作很幸福,工作照顾孩子两不误,日子也是越过越好了。”

正在缝纫机前认真工作的令春丹

  令春丹所在的小康车间属于毕节橄榄绿商贸有限公司,品牌“珙桐服(GONGTONGHUA)”,小康车间成立于年,是一家退役军人领办的本土企业,公司主要以生产销售西装、工作服、学生装、床上用品为主。

  近年来,纳雍县积极探索以小康车间为基础的就地就近就业稳定脱贫模式,通过财政给予一定补贴,鼓励企业开办小康车间、自主创业平台等,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提供平台。

  像令春丹一样,在利园街道扶贫车间上班的几乎都是蟠龙社区居民。他们也都是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搬迁到的这里。

  一个个小康车间托起了一个个家。

  今年58岁的张升美也是蟠龙社区的居民,家里三口人,其中还有一位98岁的老人需要照顾。"家里经济状况不太好,虽然我今年已经58岁了,但是还是想找份工作,补贴一下家里。“张升美说道。但是因为年龄较大,工作不好找,这让张升美很头疼。这样的状况在小康车间成立以后得到了改善,现在张升美在车间里做着”整烫包装"的工作,是制衣的最后一道工序,每个月也能赚到将近三千元的工资,家里的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纳雍县利园街道的小康车间招工主要面向异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群众,有效解决搬迁群众就近就业问题。去年以来,共解决贫困户就业余人次。真正做成了“家门口的小康车间”。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编辑:王丽红

校对:张 艳 

编审:张应旭

文稿投稿邮箱:gtny

.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yongzx.com/nyxxw/1436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