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记纳雍县特殊教育学校教

白癜风禁忌的饮食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159933.html
点击上面蓝色小字   有一群人,常年跋涉在纳雍特殊教育征程上,尽管道路曲折,依旧痴心不改。不经意间,你会感动于他们的仁爱与奉献精神,惊叹于他们特别的教育艺术,敬佩于他们博大胸怀和高尚品德。纳雍县特殊教育学校的曾娟老师便是其中一员。

  都说爱心能唤醒沉睡的心灵,耐心能点亮晦暗的天空,责任心能撑起残疾孩子的未来。

  曾娟老师在纳雍特校一直从事聋生教育教学工作,担任班主任十余年。

  在与聋生相处的时光里,曾老师体会了太多的心酸,太多的喜悦。

  年7月,她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送走了所带的毕业班,10月份就迎来了纳雍特校第一届智障生。

  当曾娟知道要担任启智班班主任时,她内心是恐惧、忧郁和不平静的。虽然还没有真正接触过这类孩子,可早些年偶尔会在农村和城市看到过他们的身影,对他们的生活多少有些了解。

  当这些特殊孩子的父母来到学校和曾老师交流时,眼里有的是痛苦、无奈、悲伤。面对他们的父母,曾老师除了接受,别无选择。通过几周的相处、观察、了解,曾老师说:“对于智障孩子的教育,行为矫正是重中之重,而要让他们的不良行为有所改变,惟有老师的爱心、耐心、责任心。”

  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曾老师把这“三心”诠释得淋漓尽致。

  爱贯穿于教育的始终。对于这群特殊的孩子,没有爱的注入和付出,教育过程就没法进行。她们班刚进校的邱思思已经8岁了,早晚不会洗脸洗脚,给她洗时,她还不高兴,得一边哄一边洗一边教,周末不肯洗头,哄不行,骂不行,吓不行,没办法,曾老师就和宿管阿姨“强制”给她洗。

  洗完后,曾老师又带着她到镜子边照照,一边照一边对她说:“你看洗了头,很舒服吧,老师闻一闻,香香的,头发亮亮的,小脸白白的,多漂亮,老师、阿姨、同学都喜欢,以后要自己学着洗喔。”

  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邱思思已经学会基本的洗漱,但像思思这样的特殊儿童,班上还有很多,这个漫长而又繁琐的过程还得继续。

  李青14岁了,但由于智障,父母怕他出去玩会受欺负,从来没让他离开过身边。送来学校那天,父母离开校门的那一刻,李青就哭过不停。

  曾老师根据他的喜好带他去打篮球、乒乓球,不去;跟他说话,不说;给他玩具,不要;叫进教室,更不行;就要回家。吃饭时,曾老师用尽了各种办法还是不能让他吃饭,最后只好和他父母商量,又和他讲条件,只要他不哭,爸爸中午和晚上都来接他,慢慢的,一天来一次,两天来一次,一个星期来一次,现在是两周来一次。在这期间,只要不高兴了,还是哭着要回家,每一次曾老师都使出浑身解数才能让他停止哭泣。

  尽管如此,曾老师仍然精心呵护着这群特殊孩子,她最大的希望是看到班上所有的孩子成长与进步。

  耐心是另一种爱的表现,是教育教学成功的保障。面对这群特殊孩子,仅有爱心而没有耐心是不能让每一次训练发挥作用的,也就不能让学生的行为有所改变。

  每次曾老师进教室,地上总有垃圾,桌子都是东倒西歪的。曾老师又得重复着说,桌子要摆整齐,垃圾要丢到垃圾桶里,书本要摆放好,她一边说一边做。因为上课不到10分钟,有的椅子歪了,有的凳子斜了,有的书掉地了,有的孩子随意走动了,有的一只脚搭到椅子上去了……曾老师又重新整顿纪律,一堂课要重复好几次。

  班上的周宴冰、钱卢州、何远辉、蒙云龙同学总是爱咬手、衣领、衣角,还经常挖鼻孔,一节课要提醒无数次,重复着强调这些坏习惯的不良影响,可是还有孩子又把挖出来的鼻涕放到嘴里舔,当亲眼目睹此种情景时,心里真不是滋味。但曾老师并没有嫌弃他们,反而耐心地陪伴他们,帮助他们。

  功夫不负有心人,孩子们的坏习惯在慢慢减少,日复一日,曾老师的皱纹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增多。当训练石玉刚同学写“1、2、3”时,一遍两遍,一天两天,一周两周,快两月了,还是写不了,“2和3”总是“躺着”写。每每这时,曾老师就会告诉自己,要让他们有一点小小的进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有耐心,得慢慢来。

  责任心是爱的升华。北大教授季羡林先生曾经说过:“人来到世上,并不是来享受的,而是来履行责任的”。

  每个人都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承担自己的责任。

  作为一名特教老师,仅有爱心和耐心是永远不够的,必须兼有强烈的责任心。年春季学期一天课后,曾老师刚到办公室坐下,就有同学跑来说陈关艳在花园里随地大小便。她便跑到花园,果真看见陈关艳正在那里蹲着,曾老师真的很生气,因为开学第一天就指导孩子们认识男女厕所的位置,并且每天都有训练,为什么她又在花园里大小便呢?但责任又提醒着曾老师,不能放弃。曾老师静静地站在那里,等她起来后,带她去把手洗干净,然后又带着她从一楼、二楼认识男厕所,三楼四楼认识女厕所,一边教一边又给她讲随处大小便会给校园、给自己带来的不良影响。

  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训练和教育,班上再也没有出现过此类现象。其实这样的事何止一次两次,但每每看到孩子们一点小小的改变,曾老师都会激动不已。杜相圻经过三周的训练,终于学会了系鞋带;胡丽娜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会写自己的名字;岳莎在曾老师的多次辅导下,学会了手工制作……

  在日常生活中,可爱漂亮的孩子,行为乖巧的孩子,聪明伶俐的孩子,大家都喜欢,但是遇到邋里邋遢,满脸鼻涕,行为刻板,情绪暴躁的孩子,有多少人愿意主动亲近,带着平等的眼光欣然接纳呢?而像曾娟一样的特教老师为了纠正孩子的一个不良习惯,他们不知道花了多少心思和努力,为了让残障孩子多学会一个词语,会说一句话,他们甚至要练习上百遍,不厌其烦的教导;为了引导残疾孩子适应社会,他们需要带领孩子走出校门,去超市、去田间、去公园,菜市场……这些平淡、琐碎看上去是平凡不过的事情,却耗去了特教老师太多的心血和青春。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特殊的孩子需要更多的时间与心血,爱是恒久,静候花开。

  曾老师常说,“或许我们的学生不能为社会做出多大贡献,但是我们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教会他们自食其力,不要成为家庭和社会的累赘。别人的事业是花与果,外显张扬,而我们的事业却是始于辛劳,归于平淡。”作为一名特教老师,曾娟一直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为每一个残疾孩子的家庭分忧解难,为特殊教育事业默默奉献。

作者:杨 熙

编辑:杨 松

校对:张 艳 

编审:张应旭

投稿邮箱:gtny

.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yongzx.com/nyxxw/1443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