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前茶,贵如金。当前,正是采摘优质明前茶的好时机,走进文昌街道大屯社区,在闹地组茶叶种植基地,茶树吐出鲜嫩的叶芽,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农户穿梭于茶山之间,腰系袋子,手采独叶茶青,眼到则手到,茶叶种植基地犹如一个竞热闹的技场。
农户采茶
文昌街道农业服务中心主任祝荣峰介绍,今年大屯社区有亩福鼎大白茶可采摘,相信能够看到很好的收益。
“大家先观察我手中的茶叶,一定要看清形状,只有一颗星,不带梗蒂,不得老叶......。”在采茶现场,文昌接到还特地请来了具有40余年采炒茶经验的师傅—左坤贤现场指导农户采摘茶叶。他每到一处,农户们总是聚拢在其身边,细心学习采茶技术,力争采地好,采得快,采出高质量的茶青。
“采摘茶叶顺序一般是,由下采到上,由外采到里,再由里采到外,要一颗芽头一颗芽头地采,不可用力捏和压......”左坤贤又辗转到一处,向农户讲解采茶技术。
左坤贤给农户讲采茶技巧
“采茶师傅耐心地讲解和示范茶青的采摘方法,让我们对采摘茶叶有一定了解,我们根据他讲的方法去采,采的茶青质量更好。”听过了左坤贤讲的技术后,采茶群众张升秀觉得受益匪浅。
“我们在里面采茶能挣60到80元,像这样算下来,摘完这季差收入还是可观的。”张升秀说。
左坤贤介绍,谷雨前的茶叶叶质细嫩,炒出来的茶叶营养丰富,形状、色泽、气味俱佳,质量属上乘,市场价接近元每斤。
“第一天采茶还不适应,不习惯,不懂技巧,只采了半斤多点。”正在采茶的唐啟军笑着说,到了第二天,我能摘1斤,后来越来越熟练,就越摘越多。
要制作好茶叶,采摘上好茶青很重要,但加工环节也很关键。
在大屯社区的茶叶加工场,左坤贤和另一位炒茶师傅正在加工刚刚采摘的“翠芽”,尽“秀”掌上功夫,茶叶还未出锅,就清香扑鼻,吸引了不少群众观看。
左坤贤炒茶,引来群众观看
左坤贤介绍,要炒制一锅清香的茶叶,要经过杀青、揉捻、定形和提香等步骤,全程大约要30-40分钟,各个步骤需要掌握好温度,手法也不一样。
据了解,大屯社区按照“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优先吸收贫困户参与到采茶中,每斤茶青的收购价为80元,拓宽贫困户的增收渠道,有力带动社区贫困户就业增收致富。
“居民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租金,在茶山务工获得工资,还可享受茶产业的分红,当地群众腰包逐渐鼓起来,日子也一天天好起来。”大屯社区驻社区干部黄林波说。
近年来,文昌街道依托独特的地理环境,活用丰富的土地资源,扎实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探索出了一条增收致富的路子——大力发展茶叶产业,积极强化茶山管理,用足用好产业扶持政策,提高茶叶附加值,走出一条绿色脱贫之路,确保社区居民早日脱贫奔小康。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周恩宇
通讯员程修正
编辑顾野灵
编审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