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黔高速(毕节日报记者韩贤普摄)毕节,地处乌蒙山腹地,川滇黔锁钥,贵州屋脊;这里是花的世界,鸟的天堂,洞的王国;这里的人勤劳勇敢,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当下的乌蒙大地,一条条高速公路已经建成,一条条轨道正在紧张铺设,一座座大桥正在合龙。经过几多艰难坎坷,铁路终于修进了乌蒙山深处。毕节,“走出去”与“引进来”就在方寸之间。盼望:打开岩头寻出路打开地图,可以清楚地看到,位于西南腹地的毕节,北临蜀水、西拥滇山,堪称“鸡鸣三省钟灵地”,是川、滇、黔三省的交通要冲。毕节山高谷深、河流纵横。曾经,那山与那河,总是铁青着脸,转山转水,也转不出山与水的阻隔。古老而神秘的毕节,就这样一直蒙着厚重的面纱不被外人知晓,毕节人也一直被封闭在狭窄的一城一隅。有人说,破解毕节边缘化,必须要大力实施铁路、高速公路、机场并举的交通建设,这是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着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及打造国际知名山地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的基础。千百年来,勇敢而倔强的毕节人,从未停止过追逐便利交通的梦想——从历史上的秦开“五尺道”、汉修“南夷道”、隋筑“石门道”,至明代兴建“龙场九驿”、“茶马古道”……到年毕节人自己“缩衣节食”修建的“志气路”——年通车的贵毕高等级公路;“感动中国”的“背篓”杨文学,用自己8年来一块两块攒下的13万元血汗钱,为村民们修通了两公里山路;七星关区大银镇石营村7名村民,“一手一锄”艰难地在悬崖峭壁上“抠”出2.5公里毛路,打通了当地群众走向外面的通道;……对于吃够了交通苦头的毕节人来说,这一切,注定是一个载入史册、足以让毕节人铭记于心的难忘日子。“困难,困在家里就难;出路,打通岩头才有路。”这是大方县马场镇大石村,年过半百的女支书郑仕芬渴盼交通突围的心语。这也正如由杭瑞和厦蓉两条高速公路共用的总溪河特大桥上的碑记中所载:“……杭瑞与厦蓉,天堑一桥锁。易崎岖而为通衢,夷狭隘而为康庄……今大桥落成,感盛世之福泽,应万民之心悦,留言铭志,永为纪念。”毕节人对交通的期盼与渴望,由此可见一斑。事实也证明,毕节经济的慢进,受阻于交通;经济的前行,受益于交通。铁路修进乌蒙山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国民经济大动脉和大众化的交通工具,铁路在现代运输体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十二五”时期,毕节紧紧围绕试验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战略目标,按照“铁路综合枢纽、现代物流中心、大进大出、畅通无阻”的战略定位,制定了“三横三纵”铁路建设网络规划。“三横”即成都至贵阳客运专线铁路、昭通经毕节至遵义铁路、林歹经织金经纳雍至六盘水铁路;“三纵”即内江至昆明铁路威宁段、隆昌至黄桶铁路叙永经毕节至织金段、毕节经水城至兴义铁路毕节至水城段。五年来,毕节铁路从无到有。目前,在建铁路.公里。成都至贵阳铁路乐山至贵阳段,毕节境内里程约.公里,投资概算约亿元,于年开工建设,目前正线和大临用地、施工临时用地及房屋拆迁、坟墓搬迁均全部完成。叙永至毕节铁路,毕节境内40.65公里,投资27.65亿元。先期开工段金海湖新区境内8.公里,正线用地征收基本结束,房屋拆迁有序推进,施工顺利进行;未开工段施工图审查已结束,年10月份可全线开工建设。素有“世界第一条山区高速铁路”之称的成贵铁路,途径毕节何官屯、大新桥、观音桥、德溪新区、梨树、响水、大方、百管委、黔西、贵阳等县、乡、镇、办事处。项目建成后,从贵阳到成都仅需2.5小时,将大大缩短城市间的距离,为毕节城市经济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毕节至叙永铁路,项目线路全长.3公里,其中,毕节境内里程约37公里;国铁Ⅰ级,单线,设计行车速度每小时千米,建设工期6年。到年年底,全市已建、在建、拟建铁路总里程达多公里,各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规划建设的铁路有昭通至黔江铁路毕节至遵义段;纳雍至六盘水铁路,毕节境内里程约32千米,争取年开工建设;六威(昭)城际铁路。六威城际铁路全长74.4公里,总投资97.3亿元,已完成可研编制;毕节城市轨道交通及大方电厂专用线等等。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市内铁路建设共完成投资多亿元。其中,建成铁路.7公里,完成投资73亿元,在建铁路公里,完成投资80多亿元。截止年年底,铁路通车里程达.7公里,规划建设铁路项目里程公里以上。“十三五”期间,毕节将建成成贵铁路、叙毕铁路、大方电厂专用线,力争建成纳雍至六盘水铁路、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同时,力争年上半年全面开通织纳铁路和开通织金至毕节铁路。“条条大路通毕节”年年底,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公里,创造了高速公路建设的“毕节速度”。年12月31日,杭瑞高速遵义至毕节段正式通车,标志着毕节结束了“零高速”的尴尬历史。今年7月16日上午11时,在鸭池河大桥上,一阵绚烂的烟花燃放结束后,贵阳至黔西高速公路全线正式通车运营,至此,黔西到贵阳的行车时间由原来的两小时缩短到50分钟。贵黔高速的通车,又一次大大缩短了毕节与贵阳之间的距离。至此,地处乌蒙山腹地的毕节已是“条条大路通毕节”。年9月30日,毕威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历时近4年建设,于年6月29日上午10时通车试运行。看到毕威高速公路的通车,家住七星关区杨家湾镇发达村2组的周祖奇老人总会沿着国道,来到离家不远的“桥坡上”,看对面的几座大桥,回味对面几座桥给予的梦想。周祖奇说:“上世纪60年代,最下面的那座石拱桥开工修建,我还参与搬运石头,当时我总在想,要是有朝一日能把桥修通,大家都能吃上一顿饱饭,那该多好啊!”上世纪90年代,七星河上又架起了另外一座大桥,这座大桥成为威宁、赫章与毕节的交通要道。周祖奇说:“现在,老百姓都过上了‘三口白米一口肉’的生活,高速公路修通了,拉近了农村与城市的距离。”的确,毕威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进一步打破了制约毕节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瓶颈”,有效完善了全市综合运输体系和区域交通环境,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年6月8日,黔大高速公路开工建设,通过三年多的建设,于年12月31日18时通车。黔大高速公路的通车,不仅优化了区域交通条件,还进一步形成了毕节前往贵阳、成都和重庆最便捷的高速通道,实现快速融入黔中经济圈、成渝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的目标。随着年10月22日中午12时,全长72.1公里的织纳高速正式通车试运营,标志着毕节全面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公路目标。毕节近公里的高速公路里程,不仅创造了高速公路建设的“毕节速度”,更开启了毕节交通大进大出、畅通无阻的新局面。毕节高速公路规划建设项目共计18个,总里程公里。其中,国家级项目7个,省级项目10个,市级规划项目1个。已开工建设公里,已建成高速公路公里。区位交通:“全域全季,快进慢旅”8月31日至9月1日举行的毕节市委一届十次全会,全面分析毕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动员全市上下统一思想、齐心协力,加速提质增效益,不负一方好水土,奋力打造国际知名山地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培育富民强市的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繁荣文化旅游经济,建设文化旅游强市。毕节要实现全域旅游“井喷”式增长,就必须要加快构建“三纵三横”公路铁路网、机场、旅游公路、航运码头立体旅游交通体系,疏通“毛细血管”,打通旅游“最后一公里”,完善交通基础设施。随着一直以来制约毕节发展最大瓶颈的交通条件的全面改善,一个南接贵阳、北达四川、东接遵义、西连六盘水,沟通南北、连贯东西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已经形成。毕节旅游的潜质在区位交通,高速公路“县县通”、高速铁路“迎面来”、航班航线“密密织”,公里范围内可辐射6.5亿人等等先决条件,开启了“全域全季,快进慢旅”的引擎。按照“世界唯一、国内一流”的要求,注重顶层设计,坚持规划引领,整合全市旅游资源,全力提升“一核心、三龙头、六板块、七古城、一走廊”核心精品景区质量,全面升级“大百里杜鹃”景区,打造“地球彩带”“世界花园”;全面升级“大织金洞”景区,两年内把织金洞创建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面升级“大草海”景区,确保3年有效果,年建成水域面积33平方公里的世界级“水下草原”“观鸟胜地”。依托高速公路、铁路大通道,东联贵阳、遵义,培育黔北精品红色文化旅游带和避暑休闲度假旅游圈;南接安顺、六盘水,打造贵州西部“瀑+洞+花”体验旅游线路和休闲避暑康养度假目的地;西融滇东、北靠川南,沿藏羌彝文化走廊拓展川滇腹地无障碍旅游圈;延伸构建贵川、贵滇、贵桂、贵湘、贵渝等跨省旅游精品线路、打造东南亚的跨境国际旅游精品线路,建成旅游城市、旅游线路、旅游景区和旅游景点有机连接又各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体系。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上下同欲,内外合力的经济发展热浪中,一个山川秀丽、人民富裕、政通人和、产业兴旺的毕节正以崭新的形象,改写着古老黔西北的闭塞和贫穷历史,一个更加富裕和谐美丽的新毕节,正与滚滚车轮入画来!(许学义)编辑:黎荣来源:毕节日报长按指纹,识别北京治白癜风的医院哪家最好治疗白癜风什么方法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