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王华创业遇困纳雍县残联送来资金
年7月4日,在毕节市纳雍县曙光镇金猴农庄华安驿苑,村民杨贵群站在圆形餐桌旁,左手提着木桶,右手倾倒餐桌上菜盘里的剩菜残汤。
“王总,15个菜,最起码元呢。”杨贵群向正在一旁挪动桌椅的中年男子王华说。
“今天上午是第6桌,马上还有2桌……”王华答道。
“一天下来,0来元收入那是稳当的很哦!”杨贵群说。
说起自己的创业经历,金猴农庄创办人王华说:“是的,能有这么好的生意,离不开贵人相助。”
今年48岁王华在4岁半的时候就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左脚落下了残疾。
“坏了,今后这个崽崽做不得农活了,怎么养家糊口哦!”王华的父亲终日叹气道。
“我命由我不由天。”王华说,不但要养家糊口,誓要成全村首富。
刚过完16岁的生日,王华就一瘸一拐地出了门,拜村医为师。
学医4年,王华出师。
20岁的王华,为了不和师傅抢饭吃,到集镇开了一间诊所。
从此,王华进入了创业生涯。
“开诊所虽然能赚钱,但仅能维持生计。”王强说,经过走访了解,他又做起了服装生意。
时间来到了年。
这一年,王华存了10万元。
修路、建房等基础建设工程悄然兴起。
“10万元不多,但也不少。”王华凭借这点家底,再向亲戚借款10万元买了一辆货车。
在一次拉水泥中,王华为了早日实现“首富”梦,货车超载,雨夜行驶、左脚残疾、超载,货车侧翻在水沟里。
“受伤住院,车子损毁,水泥报废。”王华说,这一翻,翻出了所有家底。
为了治伤、修车和偿还水泥货款,无奈之下王华借了15万元高利贷款。
这件事过后,不服输的王华又在集镇上开起了砂锅粉店,尽管生意不错,但要还款遥遥无期。
经过一番筹划后,王华又从开砂锅粉店进入了承包工程序列。
经过16年的打拼,终于还清高利贷款。
时间又过了一年。
年,位于村里猴儿关瀑布旁的一处房舍,原是一个外地商人投资建酒店,专门接待包工头等。由于各种原因,酒店的生意一天不如一天。
“酒店的定位不能只盯着包工头……”谈起酒店的出路,王华说,要把价位放低,走群众路线。
经过一番筹备后,王华接手酒店,改名为金猴农庄华安驿苑。
保持原住宿和餐饮不变,把住宿价格下降到以内,餐饮元以内,还增设了自助烧烤等项目。
“设想是好的,但要实施起来太‘骨感’了。”王华说,尽管东拼西凑来了万元,但让农庄完全“复活”还有点距离。
王华又陷入了困境。
“王总,你有这么大一个家业,干嘛还那么愁啊!”年8月的一天,时任纳雍县残联理事长陈祥海走进金猴农庄,一进门就看到愁容满面的王华。
“就差一点点资金……”王华说。
“差多少呢?”陈祥海问。
“25万。”王华说。
“行,我给你解决30万元,但这是有条件的哦。”陈祥海说,这资金作为股金加入,你要每年拿出6万元给残疾人分红,5年后根据农庄收益情况再给残疾人分红,可以不?
“可以!”王华说,自己就是残疾人,能为残疾人的收入做点贡献也是值得高兴的事。
经过一个月考察,年9月,纳雍县残联把30万元作为股金入注金猴农庄。
农庄“复活”,王华腾飞。
“开业后,不但还清了所有借款,还带动村里困难群众增加了收入。”现在存折上又有了不少存款,当地群众说王华是名副其实的“首富”。
作者:田牛强
编辑:方永芬
编审:梁传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