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伯,你家母牛是不是怀崽了哦?”在纳雍县百兴镇坐窝底村新发寨组,村民杨兴志正在给牛喂食。包村干部何晶走进他家院子,看着牛鼓鼓的肚子才如此发问。“怀着哩,还有6个多月就下崽。” 杨兴志家里的能繁母牛,是年贵州金元集团在坐窝底村实施的帮扶项目,用扶贫项目资金购进共93头能繁母牛,没有外出的贫困户每户无偿领到1头。得到这头牛后,杨兴志视如珍宝,好生照料,“每年都产一个崽,能有到1万元的收入。”在杨兴志看来,这头牛已经成了他家的聚宝盆。
杨兴志拉牛进牛舍
家中有了产业后,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帮助下,杨兴志申请了村里护林员的公益性岗位,每个月有元的工资。每天早上,杨兴志就拉着牛,到自己负责的林区查看。“牛吃杂草饱了,我的工作也做好了。”杨兴志认为,这是件一举两得的事。
杨兴志的儿子杨爱华多年来一直在浙江一带务工,可眼看父母年龄已大,杨爱华想着回到家乡找个工作就近务工,照顾父母。当天,同行的干部答应为他联系工作,觉得合适就可以去上班。 现在杨兴志家,收入一天天地增多,房子用了村里给的补短板资金粉刷得明亮,水到户,路硬化到家。闲暇时,他还开始养养花草。 杨兴志家过上好日子,是新发寨组的缩影,也是坐窝底村的缩影。 新发寨组是典型的纯苗族村寨,也是全村地势最低的自然村寨,曾是全村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近年来,新发寨通过实施危房改造、解决贫困户群众就业、发放产业扶贫资金、通水、通电,建移动基站、扩宽并硬化通组路、联户路等一系列的扶贫措施后,新发寨组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发寨这块最难的堡垒攻克后,坐窝底脱贫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年底,坐窝底村剩余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都达到了脱贫标准,稳定脱贫。 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后的坐窝底人,思想转变了,他们没有懈怠,没有停下脚步,还在积极想法子、谋发展。 同时,坐窝底的干部们的“马达”没有丝毫停歇,一大早就开始到村里开展大走访大排查。“我们帮扶干部的片区不变,责任不变, 这几天,坐窝底正在引进一个生态养鱼项目,“正在建设的纳晴高速途经纳雍县张家湾镇幸福村,而这个村与坐窝底村接壤,借这样的契机,一位养鱼老板联系到我们,想来村里建一个养鱼基地,发展生态养鱼。基地建成后,又将会进一步增加坐窝底的产业。”李黔高兴地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周恩宇汪瑞梁
编辑顾野灵
编审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