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毕节日报全媒体中心刊发了一篇题为《“让所有人都看到,羊场人在拼!”》的稿件,报道了8月13日记者在纳雍县羊场乡看到的抢收青贮饲料发展养牛业的火热情景和听到的全乡干部群众全力以赴促脱贫的故事。8月23日,记者再次来到羊场乡,抢收青贮饲料的火热情景仍在继续,干部群众的拼劲丝毫未减,青贮饲料储量从余吨飙升到了余吨,拼了10天,又收了余吨。
“吴登学1吨、元,赵学珍0.68吨、元……”下午2点15分,在曾底坝村的养牛场,负责青贮饲料收购的羊场乡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穆显平正忙着给老百姓发钱。
吴登学把领到手的钱数了一遍,小心翼翼地揣进衣服口袋里。
“早上6点过就起来砍苞谷秆,我家两老劳力不好了,所以把3个孙子都喊来一起砍。”72岁的吴登学告诉记者。因为元一吨的收购价保障了农民的利益,再加上前期各级干部又给老百姓做了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羊场乡青贮饲料收购工作得以全面铺开、快速推进。
曾底坝村村民穆显良家有5头牛,种了2亩多苞谷。原本这些苞谷是要留来喂自家牛的,但当村干部、驻村干部动员他把苞谷秆砍来卖给养牛场做青贮饲料时,他还是答应了。“发展养牛业是为了带动我们曾底坝村和菜子地村的贫困户脱贫,这是大局,我们应该支持。至于我家牛的过冬饲料嘛,再想办法。”穆显良的话音刚落,他的妻子补充说:“干部些也不容易,都是为了老百姓脱贫,换位思考,我们应该支持他们的工作”。在曾底坝村,像穆显良夫妻俩这样支持工作的老百姓还有很多。
“你是不是来喊我砍苞谷秆的?”曾底坝村村民周贞军看见走进家门的第一书记刘亚,瞬间就明白了他的来意。
“是的,你晓得我就讲了哈。”刘亚笑着说。
“不用讲了,明天早上我就砍给你们。”周贞军快人快语。第二天,周贞军果然一大早就起来砍苞谷秆。
百姓很支持,干部很拼命。为了抢在玉米秆干枯发黄前收好头扶贫牛过冬所需的青贮饲料,羊场乡干部铆足了劲。
“每天早上6点过就有老百姓打电话来喊收苞谷秆了,有时候晚上1、2点才收工。”因为运苞谷秆来的车一辆接一辆,一直忙着称重、记账、发钱的穆显平下午两点过都还没得中午饭吃。曾底坝村村主任助理李候平因为晚上到老百姓家中动员,白天帮着老百姓砍苞谷秆,黝黑的脸上难掩疲惫之色。村支书李梦不仅晚上要给老百姓做思想工作,白天跟着砍苞谷秆,还借了个皮卡车,每天一有时间就往返于地里和养牛场之间,帮老百姓把苞谷秆运到收购点。据了解,抢收青贮饲料的这段时间,羊场乡的每一个干部都很拼、很累,但没有一个人叫苦。
阅读推荐
“让所有人都看到,羊场人在拼!”来源:毕节日报全媒体中心
作者:李玲
监制:许学义编审:黎荣编辑:罗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