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斑斓味道甜美的糖果,对于孩子来说有着绝对的诱惑力!可是除了肥胖和龋齿外,多吃糖果还隐藏着很多你不知道的危害!另外,妈妈们也要警惕隐形糖,那么无处不在的隐形糖隐藏在哪?怎样让宝宝健康吃糖!今天小编利利告诉你~
甜味的来源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甜甜的味道有哪些来源。
绝大多数食品、饮料的“甜味”,是制作过程中人工加入或增加的,通常使用三类甜味产品:
1
糖类,即蔗糖、甜菜糖等天然产品。
天然糖类甜味纯正,没有安全性问题,但对于有高血糖或糖尿病的人、想控制膳食热量摄入的人来说,就需要尽量少摄入。
2
糖醇类甜味剂。即由天然糖加工生产的山梨醇、木糖醇等
其甜味低于蔗糖,在体内产生的热量也低于蔗糖,更易为多数人接受,比较适合高血糖或糖尿病人使用。
3
高强度甜味剂。如糖精、甜蜜素、阿斯巴甜等
我国用于食品加工的甜味剂主要是指这些化学合成的甜味剂,过量使用可能有损健康。除此外,人工甜味剂不会让人的大脑产生对糖分的满足感,进而容易在不知不觉间摄入过多的糖分,进而产生健康隐患,这是不争的事实。
我们了解甜味的来源后,购买食品时,尽量选择健康的适合自己的天然糖。
甜食过量对孩子的危害1
龋齿
龋齿发生的两个重要条件是不注意口腔卫生致使食物残渣残留和糖摄入过多。口腔中残留的糖最容易被细菌分解发酵,产生酸性物质,侵蚀牙齿,使牙齿遭到破坏。因此,糖摄入过量会使龋齿发生的机会增加。
2
营养不良和肥胖
经常吃糖和甜点对食欲有抑制作用,加上引起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所以常吃甜食的孩子易出现厌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进而发生营养不良。
有些宝宝对甜食的喜爱程度远远超过甜食对食欲的抑制程度,而出现食欲大增,甜食中往往有很高的脂肪含量,易引发肥胖。
3
加重钙负荷、易患经视
吃过多的糖或碳水化合物,人体代谢过程会产生大量的中间产物使机体呈酸中毒状态。为了维持人体酸碱平衡,体内的碱性物质钙、镁、钠就要参加中和作用,使孩子体内的钙质减少。
而大量的钙被中和,会使孩子的骨骼因为脱钙而出现骨质疏松。此外,如果体内的钙不足,孩子就可能出现肌肉硬化等症状。
此外,体内钙质减少,会使孩子眼球弹力减弱,容易使孩子患近视眼或者加重孩子近视的程度。
4
降低免疫力、影响睡眠
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甜食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液中的一个白血球的平均吞噬病菌的能力为14,吃了一个甜馒头后会变成10,吃了一块含糖的点心后,会变成5,吃了一块奶油巧克力后会变成2。可见,甜食对免疫力是有一定影响的。
此外,吃过多的甜食对睡眠也有不良的影响。研究人员曾对例睡眠障碍者进行调查,发现87%以上的病人爱吃甜食。
5
内分泌系统疾病
如果孩子一直过多地食用含糖量很高的甜食,那么过量的甜食会增加胰腺的负担。
人体在高血糖的环境中时间长了,会打乱体内原本均衡的内环境,引发许多潜在的内分泌疾病,比如诱发糖尿病等。尤其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孩子,更要注意少吃糖、多运动。
6
精神烦躁
因为葡萄糖的氧化反应需要含有维生素B1的酶来催化。孩子吃了过量的甜食就会影响他的食欲,造成含维生素B1的食物供应不足,最终使葡萄糖氧化不全,产生乳酸等代谢产物。
这类中间产物在孩子的脑组织中蓄积,就会影响孩子中枢神经的活动,使孩子精神烦躁,出现精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爱哭闹、好发脾气等症状。
7
甜食依赖症
由于孩子甜食吃得太多,让他的味觉发生改变,一般的食物,如口味比较清淡的食物就不再能满足他的需要了。
他必须吃那些口味浓烈的食物,如巧克力、很甜的糖果等才会有感觉。这就会导致孩子越来越离不开甜食,甜食也越吃越多,而对其他食物则缺乏兴趣。
警惕食物中的隐形糖食用过量的糖友那么多危害,少给孩子吃就好了。可是,很多不甜的食品也隐藏着很多“隐形糖”。
1
加工食品里的隐形糖
大部分的隐形糖都藏在加工食品里。核桃粉、芝麻糊等加工食品可以说是隐形糖“典范”,厂家在加工过程中一般都加入淀粉精糊等添加剂让其成糊。这两种食品进入体内会使我们的血糖迅速上升,升高血糖的速度比糖还快。
还有雪饼、鲜贝、虾条等膨化食品,它们吃起来虽然是咸的,但里面含有大量的淀粉,但却不含任何抑制糖上升的膳食纤维。在隐形糖中还有土豆、芋头等高淀粉蔬菜。
2
餐桌上的隐形糖
据有关部门调查;在餐馆里一份葱烧海参大概加糖15—25克,红烧排骨、红烧鱼、鱼香肉丝大概加25—30克糖,红烧肉大概加40克—50克糖,最高的排骨有的甚至每份加75克糖。在加工的肉制品中,也含有糖,比如牛肉干、肉脯等。
3
面包里的隐形糖
有关数据表明:白面包每克含糖10—20克左右的白糖,这不算面包的淀粉含量。有些零食为了防止变质,会加大糖来抑制细菌的生长。
4
饮料里的隐形糖
专家通过科学实验揭露了市面上售卖饮料的含糖量:
一瓶ml橙汁饮料,加了12块方糖;
一瓶小小的乳酸菌饮料,折合方糖11块;
毫升可乐,折合方糖14块;
毫升的雪梨饮料,折合方糖14块;
毫升苹果味碳酸饮料折合方糖17块……
成人喝了这些饮料后,血糖会迅速攀升!如果是小小的孩子喝,后果可想而知......
5
水果里的隐形糖
我们以为酸性的水果糖分少,其实有的酸性水果糖分更高。西瓜我们吃起来甜,然而西瓜含糖量仅4.2%,猕猴桃相比下酸,但含糖量却是10%。再有火龙果吃起来没有西瓜甜,然而含糖量却比西瓜高。
水果中的苹果、杏、无花果、橙子、柚子、荔枝含糖量10%—13%,含糖量14%以上的水果有柿子、香蕉、杨梅、桂圆、石榴等。
6
其他食品里的隐形糖
酸奶的制作配方是克牛奶10克左右的糖;
番茄酱、烧烤汁等调味酱里也含有糖,大概是每克有15克左右的糖;
有些无糖食品中也含有不同成分的糖,比如说:无蔗糖食品中,食品标识中确实没写含“蔗糖”,但是写着麦芽糖,麦芽糖属于双糖,它在食品中主要以饴糖、过年吃的糖瓜、糖棒等形式存在,升高血糖的速度更快。
怎样远离隐形糖?中山大学临床营养科主任陈超副教授介绍,“隐形糖”在我们身边的无处不在,很多吃着无味,甚至是酸的、咸的食物里,都可能含有大量的“隐形糖”。只要你选择了饮料、加工食品或在外就餐,你就已经在不经意间摄入了糖,甚至是大量的糖。
那么怎样才能减少隐形糖呢?宝贝在线育儿专家有以下几点建议:
1
多食用天然食品
尽量避免甜食加工品,多食用天然食品。
2
学会看加工食品上的标签。
标签上每种食物成分必须按含量多少排序。如果白糖、砂糖、蔗糖、果糖、葡萄糖、糊精、麦芽糊精、淀粉糖浆、果葡糖浆、麦芽糖、玉米糖浆等字眼排在成分中的前几名,就是含有“隐形糖”的食品,就一定要适量摄取。
不过今年我国开始实施的食品安全法里已明确经规定了,标签上的食品配料表要把配料的数量明确注明。便于消费者了解食品中的成分。
3
选择成熟度较低的水果
选择水果时尽量选择水果成熟度稍低的水果,这样的水果不仅含糖量低还具有丰富的营养保健价值。
4
控制糖类的摄入量
家庭日常饮食,注意控制糖类的摄入量。过甜的菜类、甜点类不要放过多糖,或不要密集连续吃过甜的菜或甜品。
5
注意膳食搭配
平常我们在喝粥或吃白米饭这些富含糖类的主食时,由于白粥和白米饭升高血糖的速度很快,一定要搭配富含膳食纤维和蛋白质的菜,比如芹菜腐竹,木耳炒肉片等。
宝宝多大能吃糖?
1
1
0~6个月
小于6个月的小宝宝只能代谢乳糖、蔗糖等简单的糖,所以只能吃奶;妈妈只要哺喂宝宝母乳或配方奶粉就可以了,不必再添加糖。
2
6~12个月
半岁以上的婴儿开始分泌淀粉酶,初步具备消化多糖淀粉的能力,因而4~6个月时,父母要及时为宝宝添加辅食。父母要尽量为宝宝自制辅食,尽量少让宝宝吃成品食物。在购买成品辅食时,应尽量选择低糖或无糖食品。
3
1~3岁
这一年龄段的宝贝胃肠消化功能进一步加强,能吃的饮食种类已接近成人,只要让宝宝均衡摄入谷物类、蔬菜和水果、畜禽肉类和鱼虾、蛋类、奶豆类及其制品,就能保证宝宝对糖、淀粉、膳食纤维以及其他营养素的需求。
1-3岁的宝宝,每天摄入人为添加到食品中的糖在10克左右为最佳,不要超过20~30克。像糖果、甜点、冰淇淋、甜饮料等高糖食品,可以用作对宝宝口味的调剂而偶尔食用,但不能天天吃。
怎样避免孩子过度吃糖?
1
控制好孩子吃糖的量
1-3岁的宝宝,每天摄入人为添加到食品中的糖在10克左右为最佳,不要超过20~30克。像糖果、甜点、冰淇淋、甜饮料等高糖食品,可以用作对宝宝口味的调剂而偶尔食用,但不能天天吃。
2
切勿空让孩子腹吃糖
研究发现,幼儿空腹时吃糖类食品,会改变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使其成为一种聚糖物质。这种聚糖物质有碍于身体对蛋白质的吸收和利用,使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大为降低,从而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千万不要把糖作为孩子生病或闹别扭时哄孩子的利器。
3
告知孩子什么情形下不能吃糖
其实孩子天生是有自我约束力的,不过好多家长都不相信。强势的管教反而破坏了孩子的这种能力。所以,家长应该充分地相信孩子,让他自己做自己的“小管家“。毕竟我们不能时时刻刻看着孩子。而我们需要做得只有告知孩子什么时候不能吃糖以及吃糖的坏处这件事了。
@本文来源于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利利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