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之道,富民为始。”
而就业是民生之本
是实现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安定的基石
护路员在清理路上杂物
就业兜底保障,托举稳稳的幸福。截至6月底,毕节市共有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7.29万人,已实现就业14.21万人;全市已搬迁劳动力家庭劳动力9.66万人,实现就业7.4万人,就业率76.6%,已搬迁劳动力家庭实现了“一户一人”以上就业……在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毕节市不断完善就业创业政策体系,创新推出一系列稳就业政策。?
一
今年48岁的杨正群家住黔西县洪水镇附廓社区,丈夫常年在外打工,杨正群一人照顾年幼的两个孩子、种庄稼、喂牛养猪……
杨正群之前是精准扶贫户,社区干部知道她人勤快、能吃苦,就选聘她为村级保洁员,每月发放补贴元。由于她负责保洁的通组路在离家多米远的山脚下,每天早上6点就得起床开始忙碌。
附廓社区党支部书记韩伟说,“她负责的路段十分干净,她的辛苦村民们看在眼里,大家都珍惜她的劳动果实,自觉爱护路面卫生。”
护林员清理林中枯木
这是毕节市针对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又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三无两有”贫困劳动力情况,精准开发“十大员”就业扶贫公益专岗,扎实做好就业兜底保障工作助推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长期以来,农村贫困劳动力和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制约着毕节农村经济发展。年,毕节市创新工作机制,充分整合教育部门、交通部门、林业部门等资源,充分挖掘护校、护路、护林等“10+N”个一批就业扶贫公益专岗,由各级财政“出大头”,采取“向上级争取一点、财政预算补贴一点、公务经费挤一点、用人单位解决一点、社会筹资一点”的方式筹集资金发放岗位补贴,着力解决这一重点群体的就业问题,让大多数农村人端稳“饭碗”,生活有了奔头。
护林员在七星关区拱拢坪林场检查树木长势
截至目前,毕节市共开发就业扶贫公益专岗7.7万个,已招募上岗6.7万人,预计可带动22万人脱贫。
“穷日子过怕了,脱贫后的生活越来越红火,真要感谢国家政策好。”家住七星关区撒拉溪镇雄嘎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顾光艳一家,在年依靠种植业和养猪实现脱贫,但他总觉得靠天吃饭不踏实,年,他和妻子当上了村里的护林员和护洁员,有了稳定的工作,这才安心。
实践证明,毕节市通过设立“十大员”岗位,组织贫困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是最现实、最直接、最有效的扶贫手段,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的重要途径和现实抓手,助推了乡村振兴、保护了生态环境、改变了贫困群众的精神面貌,为全市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
毕节深处乌蒙山腹地,是全省脱贫攻坚主战场。“十三五”期间,全市将实施易地扶贫搬迁32.5万人,共建设个安置点。
而搬出大山,离开祖祖辈辈唯一依靠的庄稼地,这30多万人如何才能稳得住?不可置否,答案是就业。
银山社区是赫章县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点之一,白果街道在银山社区安置点上组建党支部。5月17日,走进社区就业扶贫车间,记者见到皮肤黝黑、身材精瘦的李本情头戴一顶印有“党员先锋队”字样的帽子,正动作娴熟地检查每一个发制品。
李本情今年32岁,去年9月从赫章县六曲河镇搬到银山社区。“去年11月,我还在担心找工作的事,没想到社区想到我们前面,及时引进企业,还邀请老师来给我们培训。我就赶上了第一批培训,学习制作发制品。”李本情说,“起初,一天只能做七八个,越来越熟练后,能做十来个,一个14元,一天下来就有元左右。”因为李本情技术好,现在还是社区就业扶贫车间负责人。
交谈至中午,李本情的手机响起,原来是婆婆做好了饭菜。“这样的日子和过去比简直天差地别,我和老公在家门口上班,孩子们在家门口上学,老人在家操持家务,我们回去就有热腾腾的饭菜吃。”李本情满脸幸福。
像这样的扶贫车间,目前全市有个,吸纳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业人,承载着搬迁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护林员在七星关区拱拢坪林场护林巡山
除了建立就业扶贫车间,针对搬迁户文化素质偏低、缺乏技术等实际,毕节市以党的建设为引领,聚焦劳务组织化体系全覆盖、就业服务网点全覆盖、就业服务全覆盖、职业技能培训全覆盖、就业和社会保障全覆盖的“一引领六覆盖”抓手,着力提升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培训就业质量。
大方县核桃乡的贫困户余云,年搬到奢香古镇后,由于缺乏技能,一直没有找到稳定的工作。年5月参加大方县人社局组织的家政护工培训班后,因表现优异被培训学校聘为助教,月工资达元,工作之余,余云还承接了其他家政服务公司的劳务,月收入稳定在0至元,两项收入合计达1万元左右,一家4口人成功脱贫。
年以来,全市累计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技能培训人,促进就业人,初次就业创业率为64.49%;全市搬迁点上共建立劳务分公司个、劳务合作社个,促进搬迁劳动力有组织就业人……?
三
“一家煮肉万家香,黄毛猪儿嘎嘎香。”这句关于纳雍糯谷猪肉香的顺口溜广为流传。8月25日,纳雍糯谷猪正式“上线”毕节市场,有了专卖店。
糯谷猪肉香万家,鲜为人知的是,纳雍糯谷猪产业和纳雍县农牧局专业技术人员潘洪也密不可分。据介绍,潘洪带头在纳雍县董地乡青山村、新华村、玉龙村、罗噶村建设4个糯谷猪养殖基地,带动了精准贫困户户4人脱贫,每人月平均工资可达元。
为充分发挥事业单位人员助推脱贫攻坚作用,进一步推进人才体制机制创新,毕节市探索事业单位人员留职留薪领办创办山地高效生态农业发展项目,带动群众就业增收,为全市“打赢攻坚战、建设示范区”注入新动力。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名事业单位人员离岗领办创办农业发展项目个,带动就业人数96人,其中贫困劳动力人。
年7月,毕节市出台文件,明确了市、县、乡从事农业、畜牧、渔业、农机、林业、烟草、中药材等在编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可领办创办山地高效生态农业发展项目;年4月,拓宽了领办创办人员范围,将全市除教师、医生、公检法司人员、各类特岗人员以外的事业编制人员纳入领办创办山地高效生态农业发展项目范围;年,毕节市将参与“三年行动计划”人员统一考核管理,为全市事业单位人员离职创业助力脱贫攻坚提供了政策保障。
同时,要求领办创办人员必须以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增收为目的,对申报农业发展项目进行严格审批,接受社会监督,完成审批程序后,严格按相关程序进行备案。
金海湖新区岔河镇林业站专业技术人员樊旭发展无籽刺梨余亩,养殖蜜蜂箱,通过免费向贫困群众发放刺梨树苗并对刺梨鲜果按市场价回购,带动周边户农户种植刺梨4亩,养蜂箱。
通过事业单位人员领办创办山地高效生态农业发展项目,拓宽了群众致富渠道,促进劳动力就业增收。对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振兴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推荐
阅读
今年毕节市实际完成马铃薯种植余万亩
来源:毕节日报全媒体中心
文/王韵图/王纯亮尚宇杰章雷
监制:许学义编审:黎荣编辑:张河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