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约字
阅读时长4分钟
本故事是作者在贵州省贫困村当驻村书记的故事。通过努力,全村户人贫困人口中已脱贫户人,贫困发生率从19%降至4%,而我因为修路、解难、卖农产品这三件比较出名的事情,被乡亲们称为“三包书记”。
赵久良生活照
(向上滑动阅读全文)
“三包书记”走好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我是来自贵州纳雍发电厂的赵久良,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我在贵州省贫困村当驻村书记的故事。
年3月,我被派到纳雍县曙光镇河沟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脱产参与扶贫攻坚。说实话,一直以来都是以发电为职业,一下子要去干跨度很大的工作,心中还真有点忐忑。
在这样的压力下,我开始了我的扶贫工作,也就有了后来的“三包书记”。
第一包,“道路包修通”。
村里泥巴路粘性很强,雨天走上几步,鞋底要沾很多泥,跺掉后马上又沾上。在这种情况下干活,太难了。出行难,成了乡亲们多年来不得不隐忍的痛,我暗下决心,扶贫,必须先啃下修路这块硬骨头!
修路需要的资金是惊人的,我就到处去咨询、求助。很多村民私下给我说:你一个企业的驻村干部,想修路,怕是不好整啊!说不定哪天就换人了,还是省省心做点其他更实际的吧。
但我坚信:要致富,先修路。路通了,人们才有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农产品才能尽快顺利出山,这才是最实际的脱贫方式。
我郑重向村民们表态:“老乡们放心,不把路修好,我就不走!”
还好,我有一个“好娘家”,国家电投集团贵州金元下拨了万元资金,用于三个村民组3公里的道路建设!
开工那天,在家的村民都齐聚村口,鞭炮声声,个个满含热泪,我的鼻子也是酸酸的。
第二阶段,我又争取到扶贫资金,修通了石圈组的通组路。最终,去年8月份,最后3个村民组的道路也全部修通了。我算是代表国家电投向村民兑现了修路这一庄重承诺。
如今,路通了,村里的摩托车、小车也多了,种植、养殖都慢慢发展起来了,山货可以迅速运出,乡亲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贫困发生率直线下降。
第二包,难事包解决。
贫困户李发亮家儿子李刚患肺结核,无力继续医治,医院接回了家等待生命的终止,无可奈何的李刚床边就是一副黑亮亮的棺材。你们能够体会到一个活人亲眼看别人即将为自己办丧事的感受吗?你们能体会一个鲜活生命因为无钱被迫放弃救治的心酸与绝望吗?我当即掏出身上仅有的元钱硬塞到他们手中,以命令式的口气要求他医院。随后,我又设法为他们家申请到两笔临时救助金共元。幸好及时救治,医院就下了病危通知的李刚后来奇迹般地治愈出院了,成为村里的美谈。
给乡亲们孩子助学、交医保,给困难户捐衣物,这些我都在做,时间长了,村民们都把我当成了亲人,有问题也喜欢来找我,能得到他们的信任,我感到无比的骄傲。
第三包,“鸡蛋包销售”。
近年来,村民家多数喂有土鸡,鸡蛋产量大,可是销路不通,土鸡蛋不能大宗地卖出去,又放不久,成了村里人的“心病”。我把有土鸡蛋需要销售的信息发在了电厂的交流群里,大家都踊跃支持,我把鸡蛋义务带给电厂的同事们,给乡亲们找到了稳定的销售渠道,为这事,一些同事还开玩笑说我是“倒蛋书记”!
在帮乡亲们卖鸡蛋取得实效后,我拓宽了思路,鸡蛋能卖,“滚山鸡”也能卖,咱这里还有牛肉、花椒、马铃薯、辣椒、萝卜、大南瓜……这些农副产品都能依葫芦画瓢,走出深山,走向市场!
说干就干!贵州金元直接下文,帮助打通销售渠道,第一批“滚山鸡”,我们的目标是要卖掉只!整个贵州金元的同事们踊跃预订,并把消息扩散出去,县里运送到单位驻地分销。看着销售订单如雪片般飞来,我激动万分,乡亲们的致富路,通了!
乡亲们常说我,“百姓的鸡蛋他包卖,村民的困难他包解,不通的公路他包通”,于是说我是“三包书记”,我也和他们说笑:只要你们乐意,几包都随便你们喊。
四年的工作没有白做,就在去年,在全村户人的贫困人口中已脱贫户人,贫困发生率已经从19%降至4%了,今年在挂牌督战的背景下,还未脱贫的41户人短板均已补齐,“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全部满足要求,在这决战决胜关键之年,我可以骄傲地说,我们村将做到精彩出列!回想驻村的一千多个日夜,有悲、有喜、酸甜混杂,但如今,我们在这一方土地播下的“种子”不负众望,已经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以国家电投贵州金元命名的“金元桥”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成为沟通天堑的致富桥,修建的水泥路劈开了大山,成为了致富路、感恩路,投资的牛棚已经开始使用、25个乡村卫生室开始惠民。
这一切,都让我在亲历扶贫“最后一公里”的路上走得昂扬而自豪!今天在这里,经历过这几年来的艰辛,面对脱贫攻坚,我已经可以信心百倍地大声说:最后一公里,我们,务期必成!
我看见,我记录,我讲述,这就是我的故事,谢谢大家!
点击视频听故事